什麼,你必須嫁給比武得勝者。”
荷衣別開臉,跪在正中福態萬千靠坐著的皇上,大膽言道:“懇請皇上做主。”
“荷衣,別鬧了。你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一旁的嶽一飛怒了,皇上親自提的橫幅,還詔告天下要給今日比武的勝者加官晉爵,豈能讓荷衣抗拒。嶽一飛趕緊跪在皇帝面前求道:“請皇上寬恕小女的幼稚。微臣這就定下婚期,中秋之夜便讓小女與能士玩婚,以孝聖上一片恩典。”
好一個有膽量的小女子!皇帝在心底讚歎,摸著鬍鬚笑道:“不急,不急,先讓荷衣自己說說她的看法。你們都平身吧。”
“謝皇上,皇上英明。”荷衣起身,面向聖上,頭頂藍天,踩腳大地,開始闡述她的觀點。
“皇上,您詔告天下說要給今日比武得勝者加官晉爵,想必是想招納武將。既然是招納能人,為何不招文武雙全的呢?文可以出謀獻策,武可以衝鋒沙場,文武雙全了可以穩江山。願我古域國江山永世不朽,千秋萬代,定疆幫,擴領土。所以......”荷衣停頓。
“所以什麼?”皇帝追問。
聞言,荷衣高興地回答:“所以今日的比武招親,最後還要測他文墨。”
“怎麼測?”皇帝來了興致。
“我來測,皇上來評可好?”荷衣徵求。
“好,讓朕見識、見識小才女的才華。”
“多謝皇上成全。”荷衣跳悅起來。
“你聽好了,我考你兩組問題。一是看看你肚子裡的墨水,只需要對上我三句詩,而且要超過我的詩句。二是考考你的智謀。可願意對答,不願意就算棄權,自動放棄娶我。”荷衣對著比武得勝者申明。
“我願意對答。”得勝者豈會放棄娶美人的機會,他可是滿懷信心。
“我出第一句,你最嚮往的地方是哪裡?”荷衣平淡地問道。
得勝者答到:“沙場。”
“好一個熱血男兒,那就以沙場為題,作兩句詩,可好?”
得勝者得意地笑了,似乎胸有成竹直接詠道:“我欲提刀奮沙場,報效家國擴疆土”
呵,答得到挺快,荷衣在心底輕笑。論對詩,他哪比得上荷衣,荷衣前世可是特喜歡中華的古文化,滿腹華夏經倫詩文。
“仁兄見笑了,小女子獻醜了:‘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皇帝一聽,贊絕:“好一個‘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不愧是嶽大將軍之女,不乏大將氣魂。”臺下也響起掌聲,連聲稱讚。
顯然,第一組,第一題,荷衣勝出。
“請聽第二題,以大事件,大喜大悲造兩句詩。”荷衣出題。
得勝者急忙答道:“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聞言,荷衣笑了:“好詩,可是仁兄忘記我是題的大喜大悲兩件大事件,好像仁兄只答到了喜事。”
臺下一片笑聲,這人可真急著洞房花燭時了,人家荷衣還指不定會下嫁呢。
“仁兄何不改為‘洞房花燭夜――隔壁,金榜題名時――同名’。”
皇帝聞言,心底暗想,隔壁?同名?妙,實在是妙,他急問:“那荷衣的兩大大喜大悲之事呢?”
“皇上請聽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所有人拍掌叫絕,連嶽一飛也想不到平時閉門的小女竟有這般才華,皇帝感嘆:“嶽親家生了個女兒可真是可惜,你看她句句豪邁天下,若是男兒身,上陣殺敵決不壓於你。”
“那皇上認為第一組題誰勝?”荷衣問。
“當然嶽千金勝出,你出第二題吧。”皇上喜悅道,急著想聽她繼續一展才華。
“第二題是考智謀的,仁兄認為治國應以什麼為本?”荷衣提問前早早地想好答案,暗自心喜。
“這?治國應以練兵為本,兵隊強大了才可抵外侵,安家國。”得勝者草草答題。
“皇上可要聽聽荷衣的想法?”
“大說無訪。”
“治國,應以民為本。想要安定天下,就應該得到百姓的擁護。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施行仁德之政、順民心、不斷修德於天下,國家亦能昌盛興隆,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百姓愛戴國君,積極呼應聖上的號詔,何不能安定天下?;反之,逆民心,而最終走向毀滅。
“好一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荷衣既然勝了,朕就答應你的請求。你是不是已經有心上人了,今天故意在這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