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過錯,張陵不會與一個差役頭目過不去,看著那個李頭兒嚇得實在是惶恐,小婉便向他詢問懷柔縣的情況……她知道把握方寸,為了不給張陵造成困擾,涉及到吏治的她是不能過問的,但對於懷柔在災後的情況,卻是很感興趣,而那個叫‘李語’的差役頭目也漸漸放鬆,開始有問必答了。
轉過一個街口,前面傳來一片吵鬧聲,一大群人圍在那裡,一個個情緒似乎都很激烈的樣子,看他們的服裝,應該都是些平民……或者說是難民,在人群之外,幾名衙役徒勞地想維護秩序,卻根本沒什麼用途。
“肖三,去看看怎麼回事。”小婉沒讓張陵上前,而是吩咐肖三去看看是怎麼回事……良民和暴民僅一字之差,萬一裡面有什麼鋌而走險的傢伙給張陵來一下子,她可就悽慘了。
不一會兒,肖三便氣忿忿地回來了,原來,那些人所圍的是當地的一個糧店,據一名平民反映,朝廷下撥的賑濟糧被當地官吏換給了懷柔縣的第一豪門鄭氏,換來的糧食全都是一些黴爛變質的陳糧,而且就在這些陳糧之中,還摻有草根和沙土。
最為可惡的是,以鄭氏為主的幾家士紳聯全起來,提高糧價,在賣了幾天之後,又突然關閉糧店,聲稱無糧,分明是想囤積居奇再度漲價。
“豈有此理”張陵怒了,到底是年輕,一點兒也沉不住氣。
“去施粥棚看一看。”小婉輕聲道。
“嗯。”張陵終於沉住氣,他初來乍到,兩眼一團黑,還是先掌握一些資料要緊。
新任縣令大人的吩咐,李語不敢不遵,不過這傢伙也算聰明,在說話的工夫,就悄聲吩咐一名差役回去彙報,然後帶著張陵等人去距離最近的城南施粥棚。
來到城南的施粥棚處,這裡有許多災民,他們的臉色早已經麻木,滿臉菜色,空氣中飄蕩著一股怪異的、令人作嘔的味道。
“這就是粥棚?”張陵和小婉相互看了一眼,都是滿臉的疑問,就算是豬圈的味道恐怕都要比這裡要好一下,兩個人推開旁邊的下人,來到一個正在喝粥的災民面前。那個災民先是條件反射似的護住自己的飯碗,待看清二人實在不像是搶飯的人後,才有些放心,但仍然很警惕。
小婉掃了一眼那碗粥,先別說顏色如何,湯是湯,米是米,看著就令人大倒胃口,更別說是吃了,就算糊弄豬,也不應該是這樣。
她們來到燒粥的鍋臺後面,一名維持秩序的差役上前要攔住他們,李語上前一步制止他道:“不得無禮這是新任縣令大人”
一聽是新任的縣令大人,那名差役哪裡還敢阻擋,行了禮之後,老老實實地等在一旁。張陵皺著眉看了一眼鍋裡煮的‘粥’,指著鍋灶後的口袋道:“開啟”
“這個……”那名差役有些猶豫,李語瞪了他一眼,上前一步,抽出腰刀將一隻糧袋劃開一道口子……立時有一股腐敗的味道從裡面用發出來。
張陵的臉色難看之極,問道:“這就是賑濟糧?”
“是的。”那名差役的臉色有些發白。
“你們平日也吃這個嗎?”張陵盯著他問道。
“不是。”差役倒是實話實說。
在張陵詢問那個差役的時候,小婉的目光卻在人從中搜尋,她注意到,在那些衣衫襤褸的災民中間,有幾個滿臉堆笑而且身上的衣服頗為不錯的人正在那裡尋人攀談,而那些攀談的物件大多是身旁有小女孩或者大姑娘的。
“人渣”小婉憤怒地低聲咒罵了一句,這是些什麼人她當然猜得出來,可現在的問題是,她沒有立竿見影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切。
就在這時,從遠處傳來一陣喧譁聲,只見幾個差役領著一群人正向這邊走來,為首的三人百姓們大多認識,正是本縣的三位大佬:趙縣丞、姚主簿、孫縣尉。不過這三位大佬一齊行動的時候還真不多,有不少人已經跟在後面看起了熱鬧。
“哪位是新任縣令大人?”趙範來到近前,狀似恭謹地問道。周圍立即響起一片議論聲,眾人這才知道進行朝廷派了新的縣令,有些知道內情的人看著那位趙縣丞的目光便有些曖昧了。
“本官就是新任懷柔縣令”張陵上前一步,對身後的張松吩咐道:“將吏部文書交與他們驗看。”
張松上前一步,將相應公文交給趙範。
那縣殿孫曄是一介武夫,對於文書之類的東西也就是看一看,趙範和姚永國卻是積年老吏,只看了一眼便確認無疑,連忙交回文書,重新見禮。
“懷柔縣縣丞趙範見過大人”
“懷柔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