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雲初的建議,搬離了原來臨水的住處。感念宋家的恩情,李家特意和別人兌了地,把房子建在羅雲初家旁邊。他們這裡一過了正月,春雨就歇了,泥塊的乾爽度也足夠夯泥房的了。自打趙大山幫羅雲初他們蓋了這麼一座房子後,他泥瓦匠的名聲在這十里八彎都是響噹噹的。誰家要是蓋個房子都願意請他,這回李家也不例外。
趙大山二話不說答應了下來,沒兩天就拉拔了四五個壯男給李家夯泥房。李家這次建房的工程明顯要比二郎之前的艱難辛苦許多,因此工錢自然也比之前的高上十來文。李家的房子是比照著羅雲初他們家蓋的,花了整整半個月的時間才夯好。
喬遷新居的時候,宋家眾人也去了,羅雲初代表二郎封了個大紅包隨禮。
顧氏拉著羅雲初的手,壓低聲音,“建這房子,足足花了五兩銀子哪,光那人工錢就花了差不多三兩銀子。”
“李大嫂,這一座房子耶,要的啦,光那木板,上回我們就花了二三兩銀子。”羅雲初安慰道。
“可不是麼,這兩間房的木板是孩子他爹借了牛車大老遠地去城裡捎回來的,要不又得多花一兩多銀子。”顧氏搖搖頭,這銀子真不禁花,好在前頭買了四畝坡地,要不然這樣子花下去,銀子沒了,地也沒得。
“呵呵,待李大哥和李大爺的身體好了,日子便好過了。”
“是呀,這房子貴是貴了點,蓋了也好,以後大妞幾個娃便能一人一間了。用不著像之前一樣,幾姐弟擠一間屋。”看著她公公和丈夫的身體一日好過一日,顧氏感慨,說起來這宋二郎一家子還真是他們李家的貴人。
“這些日子你還吐得厲害不?”顧氏關心地問。
肚子裡的娃兒折騰了她近一個月,總算良心發現了。“不吐了,就是老想著酸的。”前幾日,阿德回來的時候又給她捎了一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