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驚訝之餘,心裡的滋味很是複雜。不過,終究捨不得皇莊的待遇,接受了這個任務,並且做得有聲有色。
後來,餘小草的果園遍佈整個山頭,水果售往整個大明南北,名聲大噪的時候。周揚辭了皇莊的差事,成了果園的大管事,待遇比皇莊高上兩倍不止,主子還分了他半成的利潤。
別小看這半成的利潤,很多人窮其一生,也難以賺到他一年的分紅。讓原本皇莊的同事,很是羨慕了一把!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皇莊這邊管事們老實下來,各司其職,果樹也有專人伺候著,餘小草便專心侍弄隔壁陽郡王莊子上的西瓜。因著育苗晚了些,她讓小補天石把育苗期縮短了三分之一。反正京郊種西瓜的本就不多,像她這樣用嫁接的方法種植的,更是一個沒有。
嫁接的時候,她讓陽郡王挑選了信得過的人,手把手地把嫁接方法教給他們。這些人不是莊子上招的佃戶,而是靖王府的世僕,別的不說,忠心還是能保證的。
嫁接到葫蘆秧上的西瓜苗,被移栽到瓜田中,灌溉的都是帶著靈力的井水,長勢自然良好。那些心中暗暗嘲笑餘小草不懂農時,亂搞一氣的人,早就沒了輕視的心情。看看人家,及時打破農時,也能把果樹和西瓜種活種好,不得不說在種植上很有一手。皇上封她個農事官,果然是英明的決定。
京城不知道有多少人,盯著皇莊這一塊兒。兩個多月以後,皇莊的佃戶們,在管事的帶領下,如火如荼地收穫著玉米。能在皇莊裡站住腳的,那個不是經年的老莊稼把式?掰玉米的佃戶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紛紛議論著今年的年景。
劉尚書一早就帶著人駐守在皇莊,看到收上來的玉米棒子,他一張老臉笑得褶子都出來了。玉米棒子比去年大了不少,玉米顆粒飽滿不說,跟去年收上來的一比較,那真不是一個檔次的。
一畝試驗田的玉米先收了上來,劉尚書親自帶人把玉米粒搓下來,迫不及待地上秤一稱。赫!一畝地居然產出了兩千斤糧食!!原以為去年一千多斤的產量,已經是高產了。可跟今年一比,去年被虐成了渣渣。果然,讓餘姑娘出任農事官管理皇莊,是英明的決策啊!
那些盯著皇莊等著瞧熱鬧的官員們,閉上了他們的嘴巴。朝堂上大多數官員,對於任命一個小丫頭為戶部官員,是持反對態度的。不過,皇上的態度堅決,又有戶部尚書和陽郡王推波助瀾,他們也就沒堅決的反對,都在靜觀其變。
若是今年皇莊的產出,跟去年差不多,甚至不如去年的話。他們就有話可說了。畢竟每年的年景不同,氣候有別,所以才有“老百姓靠天吃飯”一說。
今年的年景不太好,入夏以後很少下雨,就連皇莊的深井水位都低到最低限度。入秋以後,又下了幾場暴雨,對農作物的生長肯定有一定的影響。京郊的老百姓們,糧食都減產了三成甚至更多,本以為那小丫頭肯定是栽了。
沒想到皇莊竟然沒有受氣候的影響,愣是比去年產量高出甚多。戶部派下去的官員,得回的資料,也讓他們大吃一驚。那些買了玉米種子回去種的農戶,產量竟然也達到了千斤以上。這麼一來,玉米作為高產作物,很快會在北地推廣開來。明年排隊買種子的,恐怕會把京城的糧店給擠爆吧!
唐古那邊的資料也送了過來,餘家近千畝(陽郡王的八百畝送給餘小草,自然歸進餘家莊子裡了),就收穫了一百八十多萬斤糧食。也就是說,畝產也接近兩千了。聽說唐古及周邊的村莊,派出代表跟餘海交涉,要求高價購買玉米種子。如果餘家答應了的話,玉米這種高產作物將首先在唐古普及開來!
唐古是陽郡王的封地,普及高產作物的功勞,不能讓陽郡王獨專。於是乎,這幾日朝堂上變得熱鬧起來,討論著玉米在京郊和周邊府縣普及種植的事宜。
朝堂上的紛紛擾擾,跟餘小草這個六品小官實在沒多大關係。現在的她,正悶聲發大財呢!
夏季的時候,餘小草在隔壁莊子上試種了一百畝西瓜,現在已經上市了。她粗略地估算了一下,這一季西瓜畝產超過八千斤。嫁接後的西瓜苗,抗病蟲害的能力提升,再加上土壤中含著的靈力,讓莊子上專門伺候西瓜的人很省心。
第一批西瓜成熟的時候,市面上的西瓜早已下市。當又大又甜的西瓜投入市場之後,很快被搶購一空。在秋老虎的餘威中,吃上一塊甘甜沁涼的西瓜,是多麼無與倫比的感覺啊!
再加上,陽郡王莊子上的西瓜,不但個頭比普通西瓜大,裡面的紅瓤也沒有那些掃興的青白色瓜瓤隔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