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詩經集註 國風篇 作者:水王

原文:

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xuan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並驅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並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六 盧令 103

盧令,齊風。

這一篇寫了一隻獵犬。

盧:拴狗的環,鏈。

其人:就是狗。

原文: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盧重環,其人美且卷。

盧重(),其人美且偲cai。

七 澤陂145

澤陂,陳風。

犬受了傷,犬的主人涕泗滂沱。

犬的馴養可能早到距今萬年。從出土看,狗多,豬多,特別是在太行山以東地區。馴養狗,狗獵豬,直到龍山文化時也沒有改變。

原文: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籣,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handan,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詩經集註 國風篇 卷九 七月

詩經集註

卷9 七月

這一卷2篇。

農業生產的題材,在商文化中沒有發現,可知種植的農業生產從周以後開始。從歷史的記載看不到社會的生產,在國風詩看到了,而且農業生產的題材佔了不小的比重。農業生產是國風時代和周時代的“先進生產力”,皇帝社會從農業生產中產生出來。皇帝政權是農業生產時期的政權。

一 葛覃 2

葛覃,周南風。

葛覃:葛麻,葛絲。

施於中谷:從詞意看,葛已經人工種植。這一篇詩講述了葛的生產過程。但是從詩中不能確定生產的時間。商代以前沒有關於葛和桑的資訊,黃帝神話也沒有葛,桑,史記也沒有記載。西漢以後,有了黃帝妻縲祖發明蠶絲的情節,是後人關於桑,蠶起源的揣測。古人是裸體的,葛生產的時間也是裸體結束的時間。

是刈是濩:葛的生產過程。刈是收割,濩是煮。

為絺chi為綌xi:葛的製成品。絺是細紋葛布,綌是粗布。

師:工匠,師傅。

汙,澣(浣):汙是髒,澣是洗。來生產的少女藉口“澣”,“寧歸父母”。可知,葛的生產一定很髒很累。讀這篇詩,不能停止於文字表面的理解,寧歸父母,是因為少女為公族勞動,得不到勞動的報酬。

葛生長在山坡環境(中谷),收割後,就地加工。西周時,沒有鐵刀,可能也不用銅刀,用“石刀”。收割的葛經過水煮,剝出葛纖維。從“寧歸父母”看,整個過程在霜凍前結束,是季節性生產。

這一篇詩三段。第一段和第二段連貫,第三段不連貫可能是長歌的片斷。

原文: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yi。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he澣害he否,寧歸父母。

二 七月 154

七月,豳風。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足歲,三之日於耜si,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ye彼南畝,田畯jun至喜。

譯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月的日子裡寒風初發,二月的日子裡寒風凜冽,沒有衣裳穿怎麼度過年歲。三月的日子裡修理農具,四月了就要下田去,與老婆孩子一起帶了飯到南畝,“田畯”高興地等在田裡。

田畯:管理種田的人,從詞語看,是氏族集體勞動,統一分配。

這一篇詩使用十月曆,十月年終。一月入冬,入冬的前一個月發衣裳。有傳說的夏曆,“夏寅宗伏羲”,齊管仲留下一部曆書,無人能識,據說是一部十月曆。今天的彝族也有十月曆。豳風的地區在河洛,十月曆在豳風的這一篇詩出現,不能說是巧合。豳是周的祖先曾經到過的地方,豳人是周氏族人的重要成分,這一篇農業題材的詩篇產生於豳風,也不能說是巧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