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年,關中地區還是會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伴隨著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崩潰。關中地區的衰落是毋庸置疑的。大唐時代是關中最後一個輝煌的時代,而大宋的關中則是為中華民族做出了最後的犧牲,幾百年的時間裡面為了對抗西夏和遼人金人。百萬西兵代表關中盡了最後一份力。
大宋以後的關中,已經難以為中華民族做出什麼貢獻了,關中之血在抵抗金人南下的戰鬥中已流乾,關中對得起中華了。
蘇寧對這片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大秦的強悍,大漢的強大,大唐的興盛,大宋的悲壯,無一不和關中地區有著無法隔開的聯絡,一直到金兵南下南宋再也無力收復關中為止,一千多年的時間裡面,關中兒郎為華夏民族付出了他們能付出的一切,直到滿身傷痕奄奄一息為止。
“怎麼了,三明,總覺得你好像興致不高。”杜如晦騎在馬上,看到面色有些黯然的蘇寧,不由得開口問道,作為此次大唐談判團的正副代表,杜如晦自然要關心蘇寧,大唐談判團此次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不僅僅要應付極難應付的吐蕃人,還要讓西域諸國答應西域都護府的重新設立,為此免不得還要有一些明爭暗鬥,所以才會讓大唐右僕射杜如晦親自出馬,蘇寧作為屢次參與談判的談判高手,以其豐富的經驗和多次不辱使命的經歷被任命為副使。
蘇家只有兩子,一個在千里之外的西域屯駐,一個出使吐蕃與西域參與更加激烈的唇槍舌劍的鬥爭,對於蘇家像火箭一般快速崛起的大致緣由,明眼人都看得很明白,不說四十多歲的蘇定方拼了老命的征戰沙場,年僅十七歲的蘇寧也為了國家屢次外出作戰與談判,富貴都是拿命搏回來的,人家比你會搏命,比你敢搏命,那麼人家就能得到應該得到的。
蘇寧抬起頭看了看杜如晦,笑笑說道:“無他,只是有些懷古傷今而已,關中為大唐付出了太多了,也為華夏付出了太多,前秦橫掃六國的便是關中兵,前漢對抗匈奴、開拓西域和對抗羌人的大多數也是關中兵,到了大唐,收拾突厥人僚人吐谷渾人的還是關中兵,關中人太苦了啊。”
杜如晦聞言一愣,隨即笑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正如你所說,大唐之兵可以與高地之兵相抗衡的唯有隴西秦兵和塞北燕兵,塞北燕兵還要鎮守北平,防備薛延陀高句麗等外族,動彈不得,任務同樣嚴峻,所以對付西邊外族的重任只好壓在隴西秦兵身上了。
其他地區,雖說江南和山東地區已經開始初步建設軍府,可可是數量還是少,維持地方治安已經不容易,出國征戰的話,恐怕只能給大唐丟臉,不談訓練,只談身體也是略有所差,江南溫暖溼潤,民皆短小,氣力不如北兵,不善弓馬,南兵北上作戰者,自古以來失敗者居多。
東吳孫權十萬兵北上合肥,卻被張遼七千兵馬擊潰,晉室南遷之後北伐也不在少數,敗多勝少,若是防禦倒還可行,但是若論進攻,除了陳慶之七千白馬軍和宋帝劉裕之外,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所以大唐對於南兵北上的事情一直都拿捏不準,主要戰力,還是關中兵。”
蘇寧說道:“其實不說環境身體因素,陳慶之與劉裕並非是偶然,用兵不在猛,而在精,南兵也不是不如北兵,若論水軍,自然是南兵優先,那些熟識水性的水中漢子,打起仗來,不一定比北兵差到哪兒去,我以為,大唐若要發展軍隊,增加軍隊數量,就一定要開發江南,將江南之兵也納入到主力軍隊中,哪怕僅僅是水軍。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至少江南之軍若成,江南戰事就無需北兵南下,北兵南下水土不服者也不在少數,曹孟德不也是因此而敗嗎?江南之軍完全可以用來對付江南之敵,若事事都要用上北兵,那關中民眾豈不是苦不堪言?”
杜如晦笑著點點頭,無奈的說道:“卻也是如此,但是,無論如何,對付吐蕃和開拓西域。用的還是關中兵。在那些荒涼之地作戰,江南兵不行,塞北兵也不一定的派的上用場,距離最近最熟悉當地氣候的關中兵還是要派上大用場。西域都護府若成。估計也需要大量關中兵戍守。”
蘇寧皺眉道:“府兵雖好。卻是有一大缺陷,府兵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戰時為兵,閒時為農,並不是完全脫離土地,還是有相當一部分農活兒需要府兵去做的,一旦西域都護府成,在當地設立軍府設立軍隊恐怕不太可行,都是外族人,和大唐不是一條心,要說移民過去也不能一下子就移個幾十萬過去,苦寒之地,就算是關中之民也不大願意過去吧?
這樣一來戍守時間就要加長,即使是輪換制度,也不免的要對農務產生影響,關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