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是皇帝的家,權力,是皇帝的權力,不能改變。
蘇寧離開皇宮後,徑直去了河間郡王府,他要去和李孝恭告罪,也要去和李芮涵說一聲抱歉,每一次出去,都要告別,都要經歷一番痛苦,還真是難受,若是可以一直留在長安倒也是極好的,沒有電腦,沒有qq和**,打不了電話,沒辦法聊天,只能痛苦的思念,這種感覺,真是難以承受……
但是,這是必須的,不是嗎?(未完待續。。)
五百一十五 雛鷹起飛
戰爭對於蘇寧而言是殘酷的,同樣也是熟悉的,來到大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仗,殺人擊滅了東突厥,一把火燒光了東突厥最後的力量,俘獲了東突厥全部的高層,東突厥兵團徹底崩潰,第二場大戰不僅僅把大唐北方的諸多部落一掃而空,更是打敗了西突厥兵團,策動了西突厥兵變,使之成為大唐的屬國,穩步落入大唐的掌控之中。
蘇寧就是這樣的神秘而強悍,東西突厥都是在他的手上被打敗和收服的,雖然他不是主將,但是他卻起到了決定性意義,而且他極其擅長以少部分精銳人馬擊敗敵人強大兵團,每每都是以少勝多,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戰果,五百人馬滅了東突厥,兩千人馬策反了西突厥,而在當時,敵人的兵力要遠遠強於蘇寧手中的兵力。
所有人都不會懷疑蘇寧沒有辦法靠著這一千精銳士兵,在地方守軍的輔助下平定僚人的叛亂,蘇寧的奇謀在大唐軍界非常有名,三次奇謀奠定了三次勝局,最後一次更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大唐潛在的強大敵人西突厥給控制住了,隨後以商代兵,大肆掠奪西突厥的財富,將他們的戰爭潛力大大壓低,使之無力發動對於大唐的戰爭。
大唐軍界對蘇寧的奇謀相當稱讚,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對此表示憂慮,比如李靖和李世績,還有李二陛下,三位都是著名的軍事戰將,其中李二陛下特別善於以少量軍隊突擊強大敵軍。打破其正面列陣,為後續部隊的衝擊打下基礎,擊破竇建德就是這樣打的,但是和蘇寧不一樣的是,李二陛下同樣具備指揮重兵軍團和敵人面對面大戰的能力。
能否具備指揮一萬人以上的軍隊和同樣數量乃至與更多數量的敵軍作戰的能力,是判斷一個將領是否有資格被成為大將的標準,而能否指揮五萬人以上的軍隊行軍作戰並且戰勝敵軍,是評判一個將領有無成為獨當一面的統帥的標準,而能否指揮十萬人以上的重兵軍團和敵人展開決戰,那是評判一個軍事人物是否可以成為名垂千古的名帥!
古人打仗。步兵靠軍陣。騎兵靠突擊和衝擊,類似於投石機等軍器則是用來攻城,這是基本的用兵法則,事實上。不顧隊形展開白刃戰是取死之道。大戰場上。若是離開了軍陣,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沒有了軍陣隊形。都會死的很慘,步兵可以結成一個方形陣,騎兵的著名軍陣有魚鱗陣等等。
大唐的軍事家們在參謀總部建立之後,也會研究過去的一些勝利和失敗的戰役,其中蘇寧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東西突厥殲滅戰被重點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蘇寧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決定性作用,其奇謀是決定戰爭走向的原因,乃至於對戰後的規劃,也在其謀略中有過體現,眼光深遠,是大唐新一代軍事戰將裡面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李靖很高興,畢竟這是他的弟子。
但是隨後,理智的李世績提出,蘇寧雖然在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甚至主導了戰爭走向,但是不能忽略的問題是,蘇寧可以被稱為名將,卻不能稱為統帥,因為蘇寧沒有指揮過超過一萬人的軍隊作戰,甚至於五千人都沒有,他所指揮的最大兵力在三千人,而這並不足以體現他具備指揮大兵團和敵人正面對抗的才能。
戰場作戰,少不了奇謀,但是真正的指揮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缺少指揮協調各兵種聯合作戰的能力,他無論如何也上不了大雅之堂,只能走陰謀路線,而不是真正的名將。
李世績的評語毫不留情。
雖然李靖氣得臉色發青,但是他也明白,蘇寧的確缺少指揮大兵團的戰績和機會,也無從體現這樣的能力,李靖也早就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並且也對蘇寧提出了建議和警告,也加強了蘇寧對於各兵種的瞭解和使用方法的學習,可究竟學得怎麼樣,還要等戰場去檢驗,可是大唐目前處於高速發展和劇烈變革之中,至少兩年之內,不希望有大的戰爭發生。
一旦發生了大的戰爭,那就是國戰,國戰一旦發生,需要的就不僅僅是君臣朝廷的所有時間了,還需要舉國的人力物力,雖然現在不需要使用民夫運送糧草了,可是依舊需要很大量的物資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