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很有意義的史書放出去。在這最近的三年裡面,他親自執筆,和崔孝義一起,逐字逐句的研讀,逐字逐句的琢磨,一個字一個字的修改。
有些篇章一遍就過,有些篇章十數次更改,神機已經無法使用了,蘇寧難以再去謄抄原原本本的司馬光的意見,但是這也帶來了很多他自己的想法,他已經做了十年的官,經過了十年的大唐的官場戰場的磨礪,蘇寧的經歷不會遜色給司馬光多少。
而且,蘇寧還做了一件很大膽的事情,以往寫史書都是新朝代記錄舊朝代,蘇寧不僅僅寫了前隋,更寫出了武德貞觀二代的事情,從隋末大亂,到李淵閣下建立大唐,再到李二陛下登基,然後是十年的大擴張時代,每一場戰鬥,每一次生死之戰,都是他親身經歷的,所以,他寫的非常仔細。
就連玄武門之變,他也並沒有避諱,當然他沒有決定現在就把那一章獻給李二陛下,而是要等合適的時機,蘇寧有一種預感,待到李二陛下可以直面自己曾經的野心和殘忍以及自私的時候,他就可以坦然地把皇位讓出去,讓年輕的充滿精力的李承乾登上皇位,而他笑盈盈的看著李承乾坐穩皇位,執掌大唐,放心地閉上眼睛。
蘇寧前往皇宮的時候,是帶著十幾輛大車一起進入皇宮的,一起的李承乾面色極為複雜,看著手中的書稿,咬緊嘴唇,不出一言,時而看著身後的十幾輛大車,想象著那一本本蘇寧和他的助手們親手寫下的書,他就覺得有些頭暈目眩,不可思議……
這的確有些不可思議,八年,八年,那豈不是說蘇寧從十六歲開始就開始著手準備這一部宏偉的鉅著了嗎?上至周威烈王,下至隋煬帝失國,前前後後千餘年的歷史,在《三國》之後,這本真正的史書,真正的文學鉅著,足以奠定蘇寧一代大師地位的作品,居然就在自己的眼前。
他翻開的是漢卷,關於漢武帝的篇章,既有對於偉大功德和獵獵雄風的歌頌還有讚揚,也有對漢武帝晚年鬧出的不少荒唐之事嚴苛的批評和辛辣的諷刺,既有對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功的美妙頌歌,也有對霍去病性情乖戾、不體恤士卒、欺壓良善的批評,毫不留情的揭露了這些人最真實的一面,有些言論,讓李承乾自己都覺得心驚肉跳。
可是當他看向蘇寧的時候,蘇寧一臉的淡淡然,絲毫不像是可以寫出這樣辛辣之言的狂傲文士的模樣,按照古人的說法,才能越強,脾氣就越大,蘇寧從表面上還有日常的相處中完全看不出來脾氣,但是卻在文章中將自己的脾氣表露無遺。
他痛斥劉邦是小人,卑鄙無恥,當了皇帝才小人得志,所謂大風歌也不過是一時興起,自己給自己編造了一個心胸寬廣的謊言,很快就自己揭穿了自己,大殺功臣,開了一個很惡劣的先河,不可謂不虛偽,也直言項羽魯莽短視,殘暴嗜殺,剛愎自用,目中無人,直言劉邦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比項羽更適合做皇帝,並且兩人都不是什麼好人。
李承乾連忙蓋住了自己看到的篇章,很擔憂的對蘇寧說道:“三明,雖然這說的是項羽劉邦,但是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善於顛倒黑白之人,你此言太過犀利,萬一被有心之人篡改本意,你又如何是好?”
蘇寧接過了李承乾手中的漢卷,展顏一笑:“我只是寫出我的想法,我的意見,我的話,陛下聽的太多了,如果這種話都接受不了,談何聖君?大唐因言治罪?要學習始皇帝焚書坑蘇寧?哈哈哈哈!若是如此,就當我是個狂妄自大的蠢貨吧!”(未完待續。。)
九百一十三 上書
“劉邦是小人,卑鄙無恥,項羽是莽夫,剛愎自用,韓信是小家子氣,一旦得志就忘乎所以,心性不夠沉穩,蕭何張良是明珠暗投,那個時代沒有真正的贏家,照你這麼說,四百年煌煌大漢,居然就是一群闇弱之人開創的?”李二陛下翻看著李承乾看出一身冷汗的篇章,很平靜的詢問道。
蘇寧不屑地笑了笑:“煌煌大漢?開創?大漢開創之時,有何煌煌可言?三十萬大軍被匈奴人死死圍住,劉邦差一點兒當了俘虜,所謂三傑束手無策,還是靠著送去女人給單于吹枕邊風才換來一條命,對付自己人那麼犀利,對付起外人怎麼就如此綿軟無力?這種人這種王朝也配的上“煌煌”二字?若不是武帝為其祖一雪前恥,哪有煌煌大漢!”
李二陛下稍微愣了一下,不得不點頭承認:“的確,比起我大唐二十萬大軍橫掃草原之壯舉,劉邦的確是連給大唐軍隊提鞋都不配!”
蘇寧白了李二陛下一眼,明確的感受到,李二陛下的真正意思是劉邦不配給他李世民提鞋。
自戀至此,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