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請你去為我那位朋友的母親診治一下,也算我這個做朋友的盡一份心力了。不知道王醫生你方便嗎?”
本來陳萬正還措辭著怎麼向王明提起去市委書記家中替人看病的事情比較合適呢,卻沒料到王明先開口說出這麼一番話來,頓時解了他的一個難題。
“是替你朋友的老母親看病?如果是你最親近的兄弟好友,那我現在就可以跟著你去盡點心力。但如果是其他意義的朋友,那恐怕就有些問題了。自古‘醫不叩門,道不輕傳’,沒有病人家屬的邀請,我這個醫生貿然前去恐怕有欠周全,而且還會徒生許多事情,這總是有點不妥當。陳先生您覺得呢?”
朋友也分許多種,有的是酒肉朋友,有的是泛泛之交,有的是生死至交,有的知己良朋。朋友的意義不同,之間各種事情與交情也不一樣。
有的朋友你捅他一刀,他仍拿你當兄弟當朋友。有的朋友你欠他一塊錢,他都會記你一輩子。
所以王明思索了一下回復陳萬正時,才想問清楚這些事情。
至於‘醫不叩門’,則是古醫的一種傳承。
做醫生的最好不要擅自找上門去說別人家裡的親朋有病,同時對醫生們來說,必須在患者眼中心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自己找上門去為人家看病,無形中也降低了醫者的威嚴,這對接下來醫患雙方的治療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
作為一名醫生,你跑到人家門口說這裡有病人需要治療。這無異於走在大街上你隨便拉著一個人說人家有病,換來的肯定是一個大嘴巴子。
王明說這番話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至於話裡的潛層意思也有些擔心陳萬正所做的一切到時不僅不會得到他那位朋友的感謝不說,反而會落下一身不是。但這一點王明卻沒有說到明面上,想來陳萬正這個辦事極為圓融的中年人自然能夠想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