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軍隊還有當地地主武裝爭鬥,在內鬥中逐漸消耗實力。
華興三年初,韃子朝廷派遣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和吳三桂統領韃漢大軍向四川殺奔而來。
而這時前明參將楊展領兵復奪川南州縣,率兵北指,與大西軍激戰於彭山的江口。大西軍大敗,退回成都。
在大西軍與殘明的軍隊爭鬥的愈演愈烈時。五月間,豪格率韃軍攻佔了漢中。
漢中乃是四川的門戶,自古守川就得守漢中。得知漢中被韃子攻佔,再加上與前明軍戰事不利,張獻忠便決定北上抗擊韃軍。華興三年七月張獻忠盡殺妻妾子女,然後屠殺全城搜刮錢糧。於當年九月率眾十餘萬向漢中進發。
此時,大西軍部將劉進忠降韃,韃子以劉進忠為嚮導,迅速進入川北。與十一月二十七日,在順慶府西充縣鳳凰山與大西軍接觸。
雙方戰事激烈,大西軍損失慘重,張獻忠也在此役中陣亡。當張獻忠陣亡後,大西軍餘部孫可望、李定國、艾能奇、劉文秀、馮雙禮等人只能率軍南下,轉道貴州,然後又攻下雲南。後與殘明聯合,共抗韃軍。
當張獻忠在川時就有屠殺習慣,而前明軍徵糧徵人時也莫不如是。雙方征戰連連,百姓死傷無數。在川北還有搖黃十三家縱橫肆虐,屠人無數。
搖黃十三家初始時本以漢中土豪姚、黃兩姓為首,諧音搖黃。後來川人恐懼張獻忠,紛紛投奔搖黃十三家。最後搖黃十三家發展為以袁韜、武大定、胡九思、白蛟龍、劉惟明楊秉胤等人為首的擁兵十餘萬的大勢力。
在袁韜、武大定等人的帶領下,搖黃十三家在大西軍和前明軍之間左右逢源,時而投降時而反叛,最後還是選擇與前明軍合流。相比於前明官軍,搖黃十三家殺戮更甚。
華興二年,搖黃十三家屠巴州、通江、東鄉、太平、達州、梁山、新寧、開縣各地方,人煙俱絕。攻破長壽、墊江、鄰水、大竹、廣安、嶽池、西充、營山、渠縣、定遠各州縣,城野俱焚掠。
華興三年,韃子大軍北返,謊稱楚王世子的朱容藩自夔東而來招安搖黃,妄圖恢復重慶。未幾,官兵不和,各自散去。武大定投降韃子,不久之後又叛殺固原道何士元,被韃子擊敗後又轉回四川。
華興五年,武大定來到成都,因為軍糧匱乏選擇向楊展求救,被接納。同時,佔據瀘州的袁韜和富順的呼九思也向楊展求援,皆受到了幫助。
然而袁韜和武大定兩人豔羨楊展地盤富庶,在恢復實力後出兵嘉定,恩將仇報的殺死楊展,吞併其地盤。此戰之後又是無數人屍橫遍野,餘民流落山間。
除了大西軍、前明軍和搖黃十三家之間的內鬥屠殺外。大災大疫也是川民大減的原因之一。此外還有虎患、缺糧等等原因。
當然,除了這些死亡原因外,更有來自韃子方面的屠殺。
“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在這樣想法下,韃子攻打四川的過程也是一路的腥風血雨,伴隨著人頭滾滾,川中之民再受一番浩劫。
如今乃是華興六年,在仇天行的前世,在此之後之後還有十年的韃子與殘明方面的拉鋸戰,還有三藩之亂時吳三桂興兵入川,與韃子交戰於川。這所有的因素綜合起來,導致了最後川民百不餘一,韃子朝廷只能湖廣填川。
好在這個時候川民數量還沒有三十年後那麼稀少,在葉蘇的眼中,四川還是一塊十分合適的根據地。只要自己能佔據四川,招募人手開墾土地,那麼四川還是很快就能恢復生機的。
當然選擇四川還有其他原因,飽讀詩書的葉蘇從史書中知道。三百年前,明玉珍起事於隨州,然後轉進四川,成就了一番霸業。葉蘇雖然領兵在應山附近與韃子交戰,但真正作為一營之長奠定了六營根基還是在隨州。所以,葉蘇也想跟明玉珍一樣帶兵進入四川,將六營紮根在川中。先前的猶豫只是因為川中歷經大戰人口匱乏,自己貿然進去可能會困死川中。但是葉蘇也想到,既然川中人口不多,自己也可以從湖北招募,用自己的實力開發四川。
如今葉蘇手中有長樂、巴東兩縣。佔據了巴東後,六營便可以從巴東入川了。巴東一路向西,過了培石鎮就是巫山縣了。
前些日子,分開逃亡的唐成斌訓導官也一路輾轉來到了宜昌府,與葉蘇匯合。這樣,葉蘇手中又多了三百名當初的老兵。他以這三百名老團丁為骨幹,將隊伍擴編成一個大隊了。
既然決定入川了,那麼再繼續屯兵長樂縣就算是浪費兵力了。再加上長樂縣經過數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