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部分(2 / 4)

小說:盛唐風月 作者:塵小春

即便他本對這一次的銓選不抱多大希望;仍是忍不住開口問道:“主司緣何委我如此重任?”

“我看重的是;你曾經在魏州前前後後親自臨場主持治水;前後計有三年。蜀中雖富庶;然則岷水卻一直常常成災;如今朝中有歲修楗尾堰之議。自從秦時李冰父子築堰以來;漢時一度設都水椽和都水長;蜀漢則設堰官;而後歷朝歷代;一直對堰體多有擴修;尤其是貞觀年間高公任益州長史期間;更是一再擴修楗尾堰。我注擬你這精熟水利的人前往彭州任錄事參軍;便是期許你他日在歲修楗尾堰時;能夠有所作為”

此話一出;趙康年頓時心中滾熱。儘管宇文融拔擢了他;但宇文融在地方上嘉許或拔擢過的人不知凡幾;大多都沒有私交;可就因為他是宇文融任用過的人;宇文融回朝他便遭人暗地打壓;更不要說宇文融罷相之後了。倘若不是他此前因為上下考而減選;魏州那位柳刺史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給他下上考;只能給兩個中下考來寒磣人;他也不至於在任滿兩年之後就能夠重新作為選人參加銓選。可是;今天的主司中書舍人杜士儀竟然能夠在那麼多人中;注意到他精擅水利

“杜中書……”趙康年一時竟是忘了銓選注擬之時;一概都以主司稱呼;喉頭竟是有些哽咽。他退後一步;鄭重其事地深深一躬到地;“在下定然不負所望”

“很好;去吧。”

今日上午這最後一個選人注擬完畢;杜士儀方才伸了個懶腰;一轉頭就發現旁邊的令史林永墨臉色有異。他知道是自己對趙康年的期許被此人聽在耳中;恐怕心頭別有滋味;卻也不解釋;只是語帶雙關地說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就如同是你;在三省六部從事案牘書啟整整十幾年;就算是再文采斐然的前進士;在你熟悉的事情上也是勝不過你的。既然我有幸能夠主持一次銓選;自當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林永墨本來就因為杜士儀的看重而心生感激;此刻更是銘感五內;一時竟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此次九天之內三次注擬;同樣是鎖院;所有的主司都必須在這尚書省呆到九天注擬全部完畢;這才能夠回家。但注擬都是第一天最忙;接下來就要省心多了;疲憊不堪的一幫朝廷大佬們大多數只顧著吃飯;沒力氣說話;就是說話也多半隻提及一上午注擬了多少人;而答案自是五花八門。最快的已經把今天的八十餘個選人注擬完了三分之二;最慢的卻還只完成了三十餘人。這一次杜士儀的成績正好是中間值;既不出眾也不落後。

而下午的注擬一開始後沒多久;杜士儀就見到了宇文融那張名單上的另一個人。和顯然方正的趙康年不同;出身寒門的方漸那就不是簡樸了;而是不拘小節。衣衫老舊的他看上去有些落拓;一進門就唱了個大喏;而後滔滔不絕地自述起了履歷。

不到三十而已經經歷了三任官;這放在普通人身上彷彿蔚為可觀;然而;山南西道閬中尉、江南西道嶽州巴陵丞、揚州法曹參軍事;和趙康年一樣三任都是外官的他自然也不能算是仕途一帆風順的人。

整整聽這傢伙說了一刻鐘;層出不窮的各種數字聽得頭昏腦漲;杜士儀方才彷彿有些受不了地擺了擺手道:“好了;停下;你先停一停。”

見這個話癆的傢伙有些不情願地住嘴;他便若有所思地問道:“聽你剛剛說的這些話中;所徵引的各種數字倒是翔實得很;可我記得你是明經科;不是明算科出身吧?”

這麼一句話彷彿戳到了方漸的痛處;他一時勃然色變;本能地張口頂道:“沒有數字;那就都是虛的。一縣一州人口從幾何漲到幾何;每年的賦稅能夠收到多少;派役幾何;田地幾何;每年有幾次水災旱災;年成如何……這一樣一樣;全都是真正衡量一州一縣富庶與否的標準……”

方漸突然猛地閉上了嘴;這才想起這不是從前在縣署和大都督府中和主官據理力爭;現如今面前的這個人不再僅僅是主宰自己的考評;而是還能夠主宰自己的官職。他調整了一下臉色;很想擺出一副恭敬的面孔;可最終還是失敗了;一時不由自主地沮喪了起來。

進了這銓房;他竟然還忍不住;還拿出往日的做派來;明明還告誡自己說要一口氣把政績等等都好好自述一遍;給人一個鮮明印象的;這下子全都完了

杜士儀這些年還是第一次見有人能夠把各種冗長的數字信手拈來;因此一時好奇問了一句;誰知道卻引起了對方激烈的反應。而在反駁了幾句之後;這方漸就垂頭喪氣了起來;而且臉色變幻的快速程度;簡直是讓他欣賞了一出變臉。直到看夠了;他方才輕輕咳嗽了一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