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若驟然定立東宮,如何服眾?”
“陛下所言極是,定立東宮,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臣亦不敢輕率提請。不過,比照榮王此前掛征討元帥之銜的舊例,陛下若是不能親自蒞臨長安討擊安賊,不妨在皇子當中擇選一人,命為征討元帥,臣和郭大帥願奉元帥往長安平賊。”
儘管杜士儀字裡行間把姿態放得很低,可李隆基哪裡瞧不出來,這個自己一貫認為極其熟悉的臣子那謙恭表面下的跋扈倨傲。儘管李林甫和楊國忠都曾經權傾朝野,可在他這個天子面前,一貫是謙卑到了骨子裡,因為他們的所有威權都是他這個天子給的。可杜士儀卻完全不同,他的根基不在朝中,而是在邊鎮地方,此次更是振臂一呼便有兩支異族大軍徑直開往河北,如若再讓他擁立一個皇子,這大唐江山是不是就要改姓杜了?
想到這裡,儘管他才剛剛以風燭殘年為由,拒絕了返回長安,這時候還是勉為其難地說道:“太子和榮王全都先朕而去,而安賊肆虐,朕之過也,以至於如今皇子皇孫無不驚慌失措。也罷,也罷,朕就拼了這把老骨頭,親率大軍討擊安賊!”
李隆基非要說什麼親自率軍來往臉上貼金,杜士儀並沒有冷嘲熱諷,當下應喏,再也不多話,衝郭子儀使了個眼色後,便與其一同告退離去。等到從馬嵬驛回到了軍中,得知韓國夫人裴柔等人都已經送了回去,楊暄兄弟知道父親已死,皆魂不附體,他也沒有在乎他們的死活,立刻傳令聚將。當著這些朔方將校的面,他沒有任何添油加醋,將面見天子後的所有經過和對話直截了當拋了出去,頓時引起了一片譁然。
此次僕固懷恩大軍從夏州直接南下,而阿茲勒的前鋒營則是作為先鋒,此刻杜士儀麾下除了五百牙兵之外,其餘的都是朔方諸軍。朔方軍中杜士儀的舊部們對於他這位主帥知之甚深,沒人懷疑他歪曲事實,但兩個新調來的裨將卻忍不住出聲向郭子儀求證。
“大帥所言,都是陛下原話,並不曾有一分一毫的矯飾。”郭子儀說到這裡,竟是嘆了一口氣,暗想如果換成自己是杜士儀,斷然不敢在天子最初拒絕隨軍迴鑾長安平叛的時候,說出什麼換成一位皇子同行的話來,即便天子此次大錯特錯大失人心。不過,若非如此,李隆基也未必會答應這就折返長安。
杜士儀的話,郭子儀的旁證,上上下下頓時騷動了起來。等到之前隨行的親兵提到在馬嵬驛中聽北門禁軍說起的昨夜動亂,逼死楊玉瑤,剛剛又殺了楊國忠的一幕,隨著有人拍手叫好,大快人心的歡呼聲此起彼伏。等到重新整軍以備奉天子往長安時,有的偏裨不禁在私底下議論中吐出了一句心裡話來。
“陛下既然已經說是風燭殘年,仿效當年睿宗皇帝那樣退位頤養天年,豈不是最好!”
第1155章 長安攻略戰
傍晚時分,長安的東城牆上,眼看此前攻城不休的兵馬終於退了下去,整整一個白天根本沒能休息上片刻的人們忍不住歡呼雀躍。很快,就有人支撐不住坐了下來。儘管這只是守城第四天,但強大的壓力縈繞在每個人的心頭,尤其是今天叛軍甚至在城下高呼,如果仍然負隅頑抗,則破城之後將會屠城,這頓時造成了一種莫大的恐慌心理。若非裴寬親自頂在城牆上督戰,一力宣揚朔方援軍很快就到,只怕士氣根本就支撐不下去!
當然最重要的在於,在此撐大梁的是赤畢率領的那八百健卒!若無這些人,城中尚未來得及隨天子離開的那些禁衛將卒,再加上城中居民那裡臨時招募來的壯丁,人心渙散,根本就頂不住叛軍這三天狂攻不休的潮水般攻勢。
儘管裴寬有些擔心叛軍只是做出個撤退的樣子,隨即不顧天色已晚重整攻勢,可看到疲憊不堪計程車卒們或倚刀而坐,或背靠城牆喘著粗氣,或是輕傷者彼此幫忙包紮傷口,他就知道將士們已經沒有餘力了。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臨時徵召來的幾十個大夫正在忙碌著為那些重傷者診治,希望能夠挽救更多人的性命。然而,只不過是三天,死者就已經高達數百之眾,傷者更是數倍於此。而且因為天子的棄城而逃,怨聲載道的軍民不在少數!
“裴大夫!”
聽到這個叫聲,裴寬側頭看去,見是宇文審帶著一隊義兵匆匆上來,輪換了一批精疲力竭的人下去。這兩天他顧不得城中治安,宇文審就擔當了巡查之職,而那些顧惜性命不敢登城作戰的權貴子弟,在宇文審的勸說下,想到萬一有暴民趁火打劫,可能會殃及自家,於是也都聽從了他的話,把家丁組織起來,在各里坊之間巡查,甚至連沒有離開的楊銛和楊錡兄弟亦是如此。
兩兄弟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