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1 / 4)

小說:盛唐風月 作者:塵小春

開口向他問道:“王少府和武少府,不知是誰先到任的?”

於陵則比王銘識時務得多,知道如今李天絡必定是翻身不能,王銘就算拖延也不能長久,他便索xing一五一十地說道:“王少府是一年多前上任的,武少府之前卻已經幹了兩年有餘。要說武少府最初是司戶尉,可王少府上任之後,嫌棄捕賊尉不合他的明經出身,再加上他是琅琊王氏的旁支,就去求了出身滎陽鄭氏的鄭明府,最後流外出身多年方才轉流內官的武少府,不得已之下就把司戶尉給讓了出來,自己擔當了捕賊尉。”

這算是把緣由全都解釋得清清楚楚了。儘管杜士儀對於陵則之前的裝病心知肚明,此刻人既然肯合作,他也就不為己甚,微微頷首後就漫不經心地說道:“王少府既然說自己孤陋寡聞,辦理不了這件案子,那看來還是交給此前經辦過戶科的武少府吧。此前爭地的案子,武少府也沒少翻檢各宗案卷,辦事勤勤懇懇,這些瑣碎的事情,就是要他這樣仔細的人。你去傳我的話,戶曹和功曹,從今往後都交給武少府!”

這竟是立時三刻奪了王銘的權!

於陵則只覺得腦門子上隱現汗漬,可卻不敢搪塞,當即答應了下來。

等到出了二堂,他輕輕吁了一口氣,知道今ri杜士儀赫然是秋後算賬。倘若不是他態度尚好,而且成都縣廨的縣丞又只一個,難保他也不會因為之前的怠慢受牽連!現在想想,李家驟然生此大變,看似是李天繹這個被壓制多年的嫡長子搶班奪權,李家其他人又對李天絡不滿,可焉知不是杜士儀暗地裡有所設計?倘若真的是,這位年紀輕輕的長官就決不可小覷了!

而等到於陵則把話帶到了武志明那裡,這位已經年近四十在流外令史上頭蹉跎多年的縣尉登時呆住了,甚至連於陵則說了些什麼話,又是什麼時候離去都沒察覺。直到最終回過神來發現於陵則人都走了,他方才一時喜形於sè。

儘管都是縣尉,可司戶尉和捕賊尉一個清貴上乘,一個繁瑣低下,之前的縣令鄭法陵因出身名門望族便偏袒王銘,他不得不讓出司戶尉的位子,去當那費力不討好,而且時時刻刻忙個不停的捕賊尉,而同樣出身名門的杜士儀上任不多久,卻因為他之前在爭地案子上好歹盡了心力,就又給了他這樣的機會!想到這裡,本已經對仕途沒有太大熱切希望的他不禁握緊了拳頭,心中竟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不論如何,跟著這位杜明府,應該還有盼頭!

武志明高興了,王銘卻氣得七竅生煙。然而,此前在杜士儀面前公然撂下不會辦李家析產事的人就是他,現如今杜士儀以長官之尊,就挑著這一條說他不瞭解戶曹功曹的事務,硬生生奪了這職權給杜志明,他除了生氣,竟是再沒有別的能做的。

一氣之下,他索xing直接告病遞了辭呈,只想著與其在杜士儀手底下熬滿任期,還不如直接回長安等候吏部集選!而在他把借病辭任的信送去了長安之際,杜士儀的信使卻也在同時出發了。

新任成都令上任方才兩月有餘,麾下一個縣尉就撂了挑子,這在縣廨之內自然影響非小。差役們背地裡竊竊私語,而直接在官員們面前做事的書吏們卻無不加倍小心。杜士儀這縣令並非初任官,對下頭的門道有幾分瞭解,而身邊更很有幾個老手,他們試探下來方才得知,那竟是京兆公杜思溫舉薦的人,因而王銘的下場在前,誰也不想就這麼被收拾了。

尤其是當此前張家村審案之時,曾經露過面的劍南道廉察判官郭荃再次登門,帶來了長安御史中丞兼戶部侍郎宇文融對此前那次斷案的褒獎,首肯了杜士儀那番處置,甚至連天子的隨口笑談評價都一併洩露了出來,上上下下更是知道,如今這位成都令朝中有人,手段又辣,千萬別輕易撞在了那矛頭上。

王銘既是一心辭任,新的縣尉又一時半會不會上任,武志明一人身兼六曹,卻是忙了個不可開交。好在他本就是令史出身,見慣了繁瑣忙碌,杜士儀又調了個心腹幫忙,他堪堪支撐了下來。就連眾所矚目的李家析產案子,他竟是辦理得滴水不漏漂漂亮亮,讓李家上下好不皆大歡喜。

事成之ri,當初在成都城內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李天絡父子幾個倉皇出了成都城不知所蹤,而李天繹尚未搬回李氏主屋,就換了一身樸素的便裝來到了縣廨。

“明公!”

李天繹初一見杜士儀,竟是直接屈膝下拜。而杜士儀在最初的愕然過後,少不得讓身邊從者上前攙扶。等到這年過五十兩鬢霜白的李家新家主起身,他若有所思地審視了此人片刻,便含笑說道:“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