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2 / 4)

小說:盛唐風月 作者:塵小春

欠便合上了眼睛,再不去聽人家的兄弟私語。漸漸的,他便沉沉睡了過去。整整一夜,他甚至彷彿連一個夢都沒做,乍一睜開眼睛的時候,外頭已經是天光大亮了。

洗漱過後,杜士儀與王家兄弟一塊用了早飯,王戎霆便再次過來了。提到其父王卿蘭,王戎霆便滿臉歉意地表示父親一大早上朝去了,恐怕至少要午後方才能回來,臨走前請他致歉云云,又讓後頭僮僕送來三支長方木盒,道是父親贈予三人的禮物。杜士儀三人謙辭再三,最終方才收下,卻是都開口告辭。待到又叫上了杜十三娘,前去鄭氏的寢堂辭別,鄭氏卻又送了杜十三娘一方銀泥帔子,笑說正是今年京城流行的式樣。

得了別人的禮物,無論杜士儀還是王家兄弟,自然也都預備了回禮。王家兄弟是洛陽冰心坊所制的一盒箋紙,而杜士儀則是一方杜十三娘所繡的尺屏,以及一卷自己親手抄錄的當年玄奘法師所譯《般若多羅密多心經》。在洛陽時他便知道兩京信佛的公卿士大夫及貴婦眾多,他此前書佛經靜心兼練字,也不知道抄過多少佛經,昨ri又從王戎霆口中得知鄭氏信佛,方才送了如此回禮,自然讓鄭氏很是高興。

待到杜士儀又和崔家姊弟道了別,聽崔小胖子說了些極其言不由衷的臨別之詞,他方才帶著杜十三娘和王家兄弟一塊出了內宅。門前兩撥隨從都早已預備好了,王維和王縉不過僮僕二人,從者三四人,而杜士儀卻發現自己那輛當初得自崔韙之的牛車旁邊,除了田陌和幾個石工之外,竟還有劉墨等崔氏家丁。不等他詢問,和他較熟的劉墨便上前深深行禮。

“杜郎君,夫人和五娘子還有十一郎君此前都吩咐過,杜郎君回長安期間,讓咱們隨侍左右。如今杜郎君要帶十三娘子回樊川杜曲探訪,咱們自然應該隨侍左右。”

杜士儀這才發現,崔韙之派給崔小胖子的人想來都留在了王宅,眼前這些個都是當時跟著自己出城追人的家丁。儘管崔家人這一片完全把他當成自己人地好意讓他有些頭皮發麻,可他想想

如今身邊乏人,當即也就不再客氣,笑說了一聲有勞。

再次對送出門來的王戎霆道別後,他先把杜十三娘和竹影一塊先送上了牛車,繼而又自己上了馬。一前一後兩撥人出了光德坊北門,王維便駐馬等了杜士儀上前,因笑道:“杜十九郎,今ri就先別過了,等你安頓下來,我一定會去樊川杜曲一訪友人,想來那時候,絕不會有人不知道你住在哪兒!”

“王兄這是激勵我回鄉之後務必要揚名?”杜士儀哈哈大笑,就在馬上抱手對王維頷首道,“等到家中收拾好了,請王兄和王十五郎一塊到家中小聚!今ri先別,翌ri再會!”

王縉見杜士儀笑著下了邀約,當即點頭應道:“杜十九郎,後會有期!”

兩撥人就此道別,杜士儀一行往南出城,而王維兄弟則是一路往北。坐在寬敞的牛車中,車又平穩,杜十三娘忍不住端詳著阿兄剛剛遞給自己,說是王家郎主所贈的長條木盒,顛來倒去看了好一會兒,最終還是竹影在一旁笑著說道:“娘子若真想知道王家郎主送了什麼,何妨開啟看看?郎君既然交給娘子,自然是無妨的。”

聽了這話,杜十三娘終究忍不住好奇,小心翼翼撥開蓋子,開啟一看,盒中卻是躺著一支竹管筆。這竹筆的筆毫隱隱呈紫sè,她輕輕用手觸碰,只覺得其毫短而硬,再見竹管上隱隱有一個宣字,她頓時輕聲喃喃自語道:“竟是宣城紫兔毫……王家郎主這一出手著實大方!幸好我在洛陽時也繡了些東西,阿兄也預備了回禮,否則便要出醜了!”

出長安城安遠門,沿往南的通衢大道行出不多遠,一行車馬就拐上了一條兩邊綠樹如茵的小道。隨著那些似曾相識的景象映入眼簾,杜士儀只覺得塵封多年的某些記憶逐漸復甦,一時竟有些心神恍惚。當初乍然成為另一個人來到這個陌生的時代,他雖然很快便接受了杜十三娘,但卻一直都抗拒著踏上樊川故地。可如今這一回來,那些景象卻不僅僅是衝擊,還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讓他繃緊的神經漸漸鬆弛下來的親切感。

京兆杜氏的起源,是因為當年漢宣帝徙高官富資者充實杜陵,建平侯杜延年以兩千石遷徙其中。其後雖有不少後代徙居別地,但大多數仍是以杜陵為郡望。如今的杜陵早已衰敗不堪,但杜氏群居的樊川卻仍然欣欣向榮。

杜曲分南杜北杜,南為杜固,位於潏水南岸,南倚神禾原,北為杜曲,在潏水北岸,北倚少陵原。南杜北杜隔河相望,均為諸杜所居。有道是累世衣冠,無論是南杜還是北杜,衣冠戶比比皆是,縱使田間小童也往往能歌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