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2 / 4)

小說:翡翠王 作者:垃圾王

了。

長時間鑑定絕對是對人的精神的一大考驗,如果不是年輕恐怕堅持不了三個小時。

景德鎮方面還真是狠。

別墅後面的廠房裡,林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一個小時過去了,他才鑑定出了十五件瓷器,果然越往後越難,畫費的時間也大。

一個小時十五件,三個小時四十五件,速度有點慢。

不是林躍不想快,是根本快不起來,鑑定是一種細心的或,根本就不能有絲毫的大意。

林躍微微喘了口氣,然後拿起來第十六件瓷器。

素三彩折枝花暗雲龍紋碗。

白色胎體,黃、綠、紫彩繪牡丹、芍藥、彩蝶構成龍穿花圖案,三種顏色交相輝映。碗上的牡丹花開的很是豔麗,給人一種富貴花開的感覺。碗內光素無紋,碗外釉下暗刻雙龍趕珠紋。

看著眼前精緻的圖案,林躍頓時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但是他絲毫沒有放鬆警惕,現在可不能有絲毫的麻痺大意,更不能下意識認為是真的,一切都需要證據說話!

林躍拿起瓷碗,同樣是先看一下碗底的落款。

三行青花楷書款,

大清康熙年制。

林躍看著言情的青花款,仔細分辨其特徵。碗底的青花款的色澤比較純淨鮮豔,看起來就像天然的一樣,而且字型工整秀麗,起落筆頓挫有力,比印刷的字型也差不許多。

這些都是真品特徵,康熙年間的青花款的真品和樣品差別很大,比較容易判斷。贗品青料色澤灰暗,字型鬆散,筆力柔弱。這主要是由於寫仿款人謹慎摹仿,惟恐有不像的地方,反而讓字型變得很侷促,這是用筆不能生動流暢的緣故。

落款看似真的,林躍無奈的去檢視其它的特徵。

( èμ?????????????è???????¨è???????? ?????μ??? )G!~!

..

第八十七章 最後的鑑定(2)

他先檢視了一下整個碗的器型,器型是鑑定瓷器年代和真偽的突破口,如果器型不對,那瓷器的真偽性就比較好判斷了。不過也不是所有器型不對的瓷器都是仿品,像林躍撿漏得來的龍泉窯瓷瓶就是一個特例。不過特例終歸特例,很多器型不對的都是假的。

撇口,深腹,留足……

林躍心中默唸著這個瓷碗的器型,整個瓷碗看起來真品端莊、秀麗之感,絲毫沒有笨拙、呆板的感覺,而且輕重有度,大小合適,完全沒有贗品的那種很重很大的特徵。

看到這裡,林躍心中大致有了預判。,但是還不能確定,如果釉面也是真的話,那這個瓷碗很可能就是真的。

看到瓷碗的釉面,林躍腦海中立刻出現了康熙年間瓷器真品特徵和贗品的對比。

康熙年間的真品釉面是緊附於胎體上,堅緻瑩潤,而贗品胎釉結合比較鬆弛,釉面泛黃且含有雜質,這是由於時代和工藝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燒造方法上存在著明顯差別所致。另外,真品的彩釉上有一層光暈,俗稱“蛤蜊光”,這種似彩虹般的釉光,是由於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新瓷則只有刺目的浮光而無此光暈……

這些知識就像自動從林躍腦海中冒出來一樣,根本用不著他去費盡腦筋去想。

林躍沒有注意這些已經植入他的腦海深處的知識所產生的反應,而是一心一意的對照著自己師傅所講已經自己的經驗對眼前的吃完進行鑑定。

此刻林躍已經完全具備了一個鑑定家的潛質。

豐富並且融會貫通的知識,平穩的心態,還有不被外界所幹擾聚精會神的狀態。

這些都是他一直追求的,而且也是他師父賀常和一直教導他要達到的,他一直缺少的就是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竟然在這個小小的廠房裡達到了,但他卻沒有絲毫的注意和在意。

一般的人學鑑定需要幾年的時才能有這種鑑定家的潛質,賀常和因為林躍太出色才給了他的時間是短短的一年,這已經是無比短的時間,如果傳出去肯定會震驚鑑定界,但是碎葉沒想到林躍在三個月之內就已經有了鑑定家的潛質。

僅僅只有三個月!

如果傳出去肯定震翻所有人。

林躍沒有注意到自己已經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併成了一種習性,他只覺得很自然,自然的就像張嘴呼吸一樣,沒有絲毫的感覺。

他繼續鑑眼前的瓷碗。

很快他就看到了瓷碗彩釉上的一層“蛤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