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流通的背後,蕭銘始終留了一手。
工商業之外,農業蕭銘自然也沒有放任其野蠻生長,現在大渝國的狀況還不適合百姓隨心所欲,事實上在國家困難時期,國家奉行的都是計劃經濟,二戰時期的羅斯福新政充分說明了這點。
這個時期的美國放棄了以前採取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開始有計劃地干預市場經濟中一些領域,集權經濟在這個時候發揮其強大的優勢。
正因為考慮到這點,蕭銘認為在大渝國百廢待興的當前最事宜的便是集權經濟和自由市場相結合,等到大渝國能像歐洲一樣達到初步富裕之後再漸漸放手。
“皇上,不得不說這機械工坊建立的太及時了,今年春耕的時候先是有了這馬力條播機,這讓種植園的耕種效率比以前提升了二十倍,現在這又有了馬力收割機,這省下來的奴隸完全可以再去開闢二十個種植園。”展興昌陪著蕭銘在田野中散步。
時間馬上就要出六月,這正是小麥成熟的季節,出了青州城,金色的麥浪喜人,不少百姓已經在田間收割起來。
每年收割的季節蕭銘都會到青州城周邊的農田和種植園轉轉,每次看見這些糧食,他的心就會坦然一點。
如果按照當代的標準,大渝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貧困線下,這些地區十分的脆弱,一旦出現天災**可能就會減產甚至是顆粒無收,那時便是災難。
望著田間由三匹馬拉動的馬力收割機,蕭銘說道:“所以朕常說科技就是生產力,以前需要二十個人乾的活,現在只需要兩個人就能夠完成。”
一邊說著,蕭銘和展興昌一邊下到田間。
這裡是朝廷的種植園,現在田間使用的便是早期的馬拉的圓盤割刀收割機,相比百姓們使用鐮刀一刀刀地將麥子割下來。
這種馬拉圓盤收割機可以一片片的將麥子割掉,後面的人只需要將麥子打捆拉回打穀場即可。
對這種收割機來說,一畝麥子收割的時間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