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沒有明說,但是話中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那就是讓蕭銘重視其他學說用來抗衡儒學在官場中的影響。
而現在蕭銘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龐玉坤對自己異常大膽的政令沒有極力阻止,相反卻幫助他推行的原因,原來這龐玉坤只是躲在儒家外表下的法家信徒。
他明白龐玉坤這時提出建立法學院也是預感到了危機,不過他的話倒是符合蕭銘的想法,於是他說道:”龐首輔說得對,百家爭鳴才能彰顯青州的強盛和不同,既然如此,本王就允許你籌建法學院,將法學院從政務學院獨立出來。“
龐玉坤聞言大喜,他說道:“殿下真乃大仁大智,謝殿下恩典。”
“你先不必謝我,既然本王答應你建立法學院,以後本王被儒家攻訐的時候,你們可不能當縮頭烏龜。”蕭銘說道,他答應龐玉坤自然是為了制衡儒家一家獨大的情況。
其實對蕭銘來說,他最希望見到的情況是儒家為他所用,讓儒家推行他設定的新儒學,徹底改變千年來的民族思維方式。
但是他儒家是大渝國的根據,他現在不過盤踞小小青州之地,根本做不到改變整個儒家階層,所以只能暫時搞個百家爭鳴來在封地制衡儒家階層,畢竟對治病也不能用藥過勐。(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七章 雍王抵達
面臨考試的氛圍在博文學院漸漸濃郁起來。
二人巡查一下考場的位置,確定了設定的考場次序,這次出了博文學院。
一路上龐玉坤自然是興奮不已,蕭銘答應了他的要求,等於是認同了他尊崇的學說,這對他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而且他還能夠在法學院將法家的思想發揚光大,這恐怕也是千年來法家最有希望的時刻了。
見龐玉坤如此興奮,蕭銘不由搖了搖頭,其實法家的思想很直白,就是依法治國,不徇私情,這點用在律法上十分得當。
即便龐玉坤不提倡法學家他也會建立法學院培養律法方面的人才,現在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又得到了龐玉坤的感激,蕭銘才是真正受益的人。
而且現在龐玉坤和他站在了一起,對付迂腐的儒家學者他就有人出來當擋箭牌了。
不過想到龐玉坤尊崇的學說,他忽然忽然想起他推薦的展興昌和常遇春二人,從這兩人身上他都見到了一些法家之人的特點,都是冷麵無情。
於是他問道:“龐首輔,展興昌和常遇春是不是?“
說道這個龐玉坤麵皮一緊,他說道:“殿下,下官雖有私心,但是絕不會在選拔賢能上胡來,展興昌和常遇春並非尊崇法家學說,而是對各家學說都有所長,取其精華,去其槽粕,正因為如此,下官才和二人有共同的話題。“
蕭銘點了點頭,龐玉坤的私心不過是希望能夠有一方法家思想的生存土壤,這點蕭銘倒是不介意的,歐洲有自己的文藝復興,而大渝國也有自己的獨特的文藝復興。
這學術上的百家爭鳴,官員不再以儒教為信仰便是他目前努力的方向,儘管他明白這有些難。
在半路上二人分開,龐玉坤回了府衙,而他向王府而去。
博文學院裡龐玉坤的話還讓他有些得慌,他倒是真的有些擔心曲阜的孔家出招,這些人可都類似於現在的公知教授,一天都晚嘴巴亂噴,而又不能隨便就殺了。
不然一個大帽子扣下來,朝堂上估計就炸了鍋,而天下的儒生都會戳他的嵴梁骨。
“頭疼啊。”蕭銘這時忽然發現**上消滅敵人容易,從思想上改變敵人才是真正的難呀。
不過他至少還是有一些優勢的,那就是輿論陣地在自己的手中,想到此他覺得應該繼續加強報紙在封地的影響力。
從現在開始,他要讓府衙機構必須訂購報紙,所有的官員必須看報紙,除了記者下鄉讀報之外,官員還要下到各村生產小隊傳達報紙上的政策思想,堅決把思想陣地從儒家手中搶過來,不讓老百姓繼續遭受有害思想的荼毒。
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蕭銘回到了王府,他剛到門前就看見門口停著一輛雍容華貴的馬車。
馬車上寫著一個大大的“雍”字,看到這個字,蕭銘心知是雍王到了。
進了王府,紫菀一臉不悅地迎了上來,她抱怨道:“殿下,雍王實在無禮,奴婢都說殿下不在,他還是硬生生闖進了王府。”
“他沒有對你們怎麼樣吧?“蕭銘問道。
“這倒是沒有,雍王殿下只是直接去了正殿,讓我們奉上茶水。“紫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