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各經的起止是:
(1)手太陰肺經,中府穴—少商穴
(2)手少陰心經,極泉穴—少衝穴
(3)手厥陰心包經,天池穴—中衝穴
以上三經均沿手臂內側循行
(4)手陽明大腸經,商陽穴—迎香穴
(5)手太陰小腸經,少澤穴—聽宮穴
(6)手少陽三焦經,關衝穴—絲竹空穴
以上三經沿手臂外側循行
(7)足陽明胃經,承泣穴—厲兌穴
(8)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穴—至陽穴
(9)足少陽膽經,瞳子骨欹穴—竅陰穴
以上三經沿體外側循行
(10)足太陰脾經,隱白穴—大包穴
(11)足少陰腎經,湧泉穴—俞府穴
(12)足厥陰肝經,大敦穴—期門穴
以上三經沿體內側循行
練大周天時,並不要求弄清每一經絡的循行具體線路,只須加意念宏觀地籠統地導氣沿手臂外側(手陽經)手臂內側(手陰經),體外側(足陽經)體內側(足陰經)循行即可。我們體內之氣,有一個習性,就是沿經絡執行,它自會找到路徑,決不會迷失,因此宏觀地導引反而是最科學的。
姿勢可坐可站,初練時以站式為好,先寧靜身心,外絕萬緣,雙手覆於臍部片刻,此時意守下丹田(命門與臍聯線的前三分之一處)亦可默唸“卡巴迪”聚氣固氣,約五分鐘。
然後雙手在臍前攤開,掌心向上,徐徐用手導引丹田之氣上行至胸部,呼吸配合,此時用吸氣。
然後呼氣,同時導引胸中之氣沿兩臂內側循行至指尖,雙手也從胸部徐放下至兩側,指尖向下。呼氣時,導引之氣與手的動作配合協調,同步執行。
下一步,吸氣,導引掌指之氣沿手臂外側回到頭部,同時雙手各循左前方右前方向上舉,與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