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之故,武帝親政後,下詔晉封齊王的生母為齊太妃。可是,自己的生母,母后皇太后鳳御賓天這般的國喪大痛,他竟連最起碼的做晚輩和臣子的守制都不肯守! 與兄弟反目,是從一次校獵引發的—— 不久前,武帝率眾出京校閱六軍並率眾騎射武獵時,衛王竟然酒後調戲民妻,武帝得知後怒不可遏,當眾親自拿馬鞭狠狠責撻了衛王十幾鞭。武帝原以為自己不過盡以父兄之責教導胞弟,哪裡知道衛王卻認定武帝是小題大做、有意羞辱自己,於是竟更生怨恨了,便尋機起兵。 然而,在下令誅殺一母同胞的骨肉兄弟時,武帝卻感到了斷臂之痛。可是,他不是一般的兄長。 叛逆之罪歷來是無赦重罪。即令兒孫父母犯了此罪也一殺無赦。 一番猶豫後,武帝終於咬牙下詔:誅殺衛王! 處斬叛亂的衛王原在眾人意料之中。然而,眾人萬沒料到,對罪囚一向主張“罪不及嗣”的武帝,在下令誅殺一母胞弟的衛王時,竟然同時詔命:將衛王十個兒子,包括兩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一併處斬! 陛下此舉實令宇文氏諸王驚駭了! 當年,他一日之間就把擅權十幾年的宇文護和他的羽翼全部翦滅誅除,如今在下詔誅殺曾幫他砍掉奸相頭顱的一母胞弟時,竟然斬草除根到連兩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都不肯放過的帝王,還有誰不敢殺、什麼事不敢做的? 自從上次寺庵探望胞妹被父皇杖責,加上後來六叔衛王起兵作亂被滿門抄斬之後,太子漸漸地竟開始憎惡自己這個儲君的位置了。 他覺得自己快要被人逼瘋了! 這樣的活著,每天在嗣君的驕傲,人子的屈從,為臣的謹慎中,在對齊王王軌等人的憎恨加恐懼裡,在王權的血腥爭殺和後宮陷阱的防範中,他原本就格外脆弱的心智簡直要被折磨得崩潰了! 他突然羨慕起了遠在荒山野寺修行的公主妹妹來。實在也想不顧一切地離宮出家、一走了之! 山寺的生計雖說清冷簡陋,然而人在那裡畢竟可以活得寧靜而輕鬆,再不用每日提心吊膽,再不用去想什麼江山社稷、逆臣亂黨、敵國入侵、百姓災荒等等擾人心神的朝政國事,也再不用設防什麼嬪妃的陷害、小人的監視和朋黨的攻訐了…… 然而,自己一走倒是容易——煙蓑雨笠,無牽無掛。前朝大魏國,南朝齊梁其實也都有太子甚至帝王出家的例子,后妃公主更是比比皆是。可是父皇若因自己的背棄,一旦身心變生不測之禍,諸弟幼小,諸王如虎,國家朝廷即刻便會內憂外患迭起,南北敵國若再乘虛而入,自己豈不成了斷送大周江山社稷的第一罪魁禍首了麼?    
少林方丈(第二十九章)(4)
他清知父皇的身體每況愈下,實在不忍再給父皇火上澆油了。自己既身為父皇的長子、諸弟的長兄,就必得強迫自己去頑強忍受和勉力支撐,必得擔當起這份重荷。這是此生註定的,是很多雄傑之輩夢寐以求、自己卻是想甩也甩不脫、想逃也逃不脫的天職。 自上次寺庵探親之事,雖說後來王軌等人仍舊咬定不放,可是朝中有岳父楊堅、舅舅尉遲迥和長孫覽、於翼等大臣紛紛上奏為自己開脫,辯說私通寺僧只為兄妹之情。雖說做為大周儲君私通佛寺有失唐突,但人之常情,不足論罪,更說不上廢立之事! 如此,一場風雨總算平息了下來。 孰知,國事家事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天早上,後宮的母妃也悄然失蹤了…… 原來,李妃在後宮見鄭妃步步緊逼,又見陛下竟對太子再次大加鞭責,不覺更是心灰意冷,再也無法忍受塵世喧擾,也離開掖宮、悄悄逃往少室山,和女兒做伴去了。 其實,李妃早就想過這種皇宮之外的民間日子了。 因怕陛下派人逼自己回宮,李妃一到寺裡,立馬乾脆地斷了發,並派人把自己剪掉的一股青絲和一封書信送回宮中、交給陛下。藉此表明她已絕塵緣,斷了陛下要她重新回宮的後路。 聞知李娘娘已在尼寺剃度,武帝又氣又怒,正要立馬派人將李妃拿回宮來,待靜下來思量,畢竟二十多年甘苦與共、相親相愛的夫妻,而且既然事已至此,何必一定要如此大動干戈?再思量箇中原委,恐怕別的都是藉口,李妃放心不下女兒、出宮與女兒做伴才是實情! 自從公主離宮之後,他這個做父皇的心內又何嘗不心痛不惦掛?多少個夜晚,常常夢迴往昔:女兒重又回到了小的時候,成了那個小巧可愛、天天攬著自己脖子又親又笑的小愛女,和她母親李妃一樣,用甜美稚嫩的嗓音為自己唱歌吟詩,以她仙子般的天真淡化了宮廷的兇險陰霾,為自己消解了多少的煩愁和驚憂…… 每想到此,武帝便會不自覺心酸難禁。又令人叫來張宮監呵斥道:“蠢奴才!平時是如何服侍主子的?主子如今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