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士紳將縣主陳決引入官衙,各贈花紅表禮之後,俱都拱手道:“老爺今日到任,滿縣之喜,我等皆來恭賀老爺,至此之後,一縣百姓俱要仰望老爺了。”
陳決謙遜一笑,淡淡道:“承蒙陛下恩寵,百姓抬愛,本官初到開城,自當為百姓死而後已。”
人群中為首的鄉紳名喚王軾,年已八十有餘的王軾上前笑道:“縣主,本縣諸事俱安,唯缺真君仙廟,不知縣主何時恭請靈聖大帝神像入城?”
本朝以道立國,靈聖真君廟遍佈天下,無城不廟、一方乃安,乃是一地慣例,陳決乃是讀書之人,對鬼神也極是驚畏,他見眾士紳面上俱露出期盼之色,不覺點頭道:“博陽諸縣未及建廟,此事不宜操之過急,不如待來日緩緩商議如何?”
眾士紳見縣主不急建廟,臉色俱都一變,正待進言之際,王軾轉過頭來,緩緩搖了搖頭,又望著陳決道:“縣主車馬勞頓,此時且在明日再議,我等告退!”
‘奇怪……本朝既是以道家為上,建廟本在情理當中,為何眾鄉老卻如此著急?莫非當中另有古怪……’
陳決送別賓客,坐在縣衙後堂私房中沉思之際,長相平平卻賢惠出眾的崔氏端來一杯熱茶,一臉關切的問道:“夫君,夜深了,明日還要處理公務,不如早些安歇?”
陳決抬臉一笑,伸掌握住妻子之手,道:“夫人勞累一日,都是為夫疏忽,你我這便安歇吧!”
崔氏見陳決強裝笑容、似有心事的模樣,長長嘆息一聲,搖頭道:“六載恩愛,賤妾始終不能為陳家誕下一兒半女,夫君不若還是聽從本族宿老之議,再納妾吧……”
陳決怔了一怔,忽又笑道:“夫人說哪裡話來?你我夫妻一向相濡以沫,此際年紀尚輕,生子一事不需著急,我陳決一向樂善好施、心行正道,蒼天有眼,豈會讓我絕後?”
崔氏幽幽嘆道:“宗族香火,乃是人生大事,我倆百年之後若是落個孤墳悽零、香火斷絕,賤妾如何有顏面去見陳家列祖列宗?老爺不必多疑,賤妾決無阻攔之意!”
生兒育女,本是女子本份,崔氏六載未曾生育,心中慚愧無及,她心胸寬廣,倒不在乎陳決納妾,只是,陳決彷彿命數使然,每每納妾之後,小妾也不曾生有半兒半女,妾室過門常常未滿年許便暴病而亡,說起陳決納妾,博陽知情百姓個個聞聲色變!
博陽府市井有傳言說陳決祖墳風水於妻室有礙,陳決父親早亡,葬於博陽陳氏青山下,曾有知名術宗道士看過此墳風水,言及此墳名為陰官眼,此眼大旺官財,福祿兩全,風水實屬不可多得,但不知為何,此墳缺火,是故陰氣太盛,隱有絕後之象,除非陳決肯驚動先人骨骸,另擇新址,否則斷然無後……
陳決聽崔氏重提此事,搖頭嘆道:“夫人,事已至此,納妾何用?先人骨骸斷不可動,否則我陳決便是宗族罪人!我今日聽聞開城縣眾士紳有意在丹辰山上靈秀之地造靈聖真君大帝廟宇,來日我多出金銀、多供香火,靈聖大帝有靈,定會賜我陳決一子。”
丹辰山是開城縣最為秀美雅緻的所在,真君大帝超凡入聖,他的道場決不能在下等所在,陳決公私兩便,對建廟之事也起了幾分興趣。
崔氏皺眉道:“靈聖大帝雖然靈驗如神、有求必應,但這兒女之事,如何能管?賤妾倒是聽聞府中下人說這丹辰山下有一個奇女名喚青胡,此女生性慈悲,乃是醫國聖手,活人無數,從不收取半分半文,其名聲聞名諸縣,若請她來診治一番,說不定倒有希望……”
陳決這些年來不知道看了多少大夫,見過多少杏林高手,就連告老還鄉的御醫也曾被陳家請過,無數生子妙方吃下去,連兒子的影子也沒見到,他哪裡還會相信生子一事豈是醫藥可治?
陳決搖頭笑道:“夫人,藥醫不死病,道成有緣人,你我未能生育,皆在前世陰德之缺,此事醫藥無藥可治,天下鬼神如斯神異,我只去求真君大帝就是,如若不然,再多妄求也是枉然。”
崔氏見夫君自有主張,也只好點頭應下,第二日一早,便有縣中士紳前來商議建廟一事。
玄洲各道各府俱有真君仙廟,每座廟宇不耗民力,俱是一夜建成,唯有縣城鄉鎮之廟卻由人自主,真君廟每逢初一、十五,必開放大門容百姓入內禱告,但有冤屈不決、仇恨難雪、妖魔作亂,是夜鐘鼓大作,半空之中軍馬如潮水般響過,其冤自雪、其仇自明、妖魔伏誅!
百姓每有冤屈,一地官員若是昏庸無能,不主公道,三次之後,便有神人夢中喝斥,勒令罷官去職,令其聲名掃地、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