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賈環的謎也既俗又不通。甲辰本批:“此寶釵金玉成空”。似是原意。寶釵怎麼會編出這樣粗俗的詞句,而且給賈政看?聯想到第七十九回香菱說“我們姑娘的學問,連我們姨老爺時常還誇呢!”令人失笑。
到了程甲本,當然已經指明是寶釵的謎。是甲本改的還是續書人改的?還是本來是續書人代補的?後四十回的詩詞雖幼稚,寫寶釵的口吻始終相當穩重大方,似乎不會把這民間流行的謎語派給她,怎麼著也要替她另謅一個。但是如果書中原有,他也決不會代換一個。
一七九○年左右,百廿回抄本與八十回抄本並行,可見有一部份讀者不接受後四十回。如果並行的時期較早,甲辰本或者是酌採續書人改動前文處,第二十二回那就是他補的。但是一七八四年還沒有百廿回本之說。
竹夫人謎似乎目光直射後四十回結局,難道除了續書人還有第二個人設想到同一個明淨的悲劇收場──寶玉遺棄寶釵──不像所謂“舊時真本”寶釵嫁後早卒,寶玉作更夫,續娶
淪為乞丐的湘雲;與另一個補本的釵黛落教坊。這是單就書中戀愛故事而言,後四十回的抄家根本敷衍了事,而另外兩個本子想都極寫抄家之慘,落教坊也是抄沒人口發賣,包括家屬。
這兩種補本似乎也是悲劇。最早的三部續紅樓夢倒都是悲劇,不像後來續的統統大團圓。這是當時的人對此書比較認真,知道大勢無法挽回。所以補第二十二回的人預知寶玉娶寶釵、出家,也許並不是獨特的見解。
大概不是續書人補的。那麼在他以前已經有一個人插手,在他以後至少也有一人──後四十回有個接錯的地方,似是程高前另人加工,添了一段。還添了別處沒有?周春“閱紅樓夢隨筆”記一七九○年有人在浙買到百廿回抄本,這本子的後四十回是簡短的舊本,還是擴充的,如程甲本?前八十回有沒有甲本的特徵?
周汝昌說“鄉屯”戚本改“鄉�”,俗本均作“村”,想必是指後出的坊本。甲本直到光緒年間,乙本與今乙本都簡稱“屯”。東北的屯最多。高鶚原籍遼寧。如果甲本的編輯是南人──北人也或者是東北、河北最熟悉這名詞──一定會把第三十九回這個“屯”字與後四十回的許多“屯”字都改了,高氏重訂乙本時已經看不到,不及保留。甲本不但沒改,添寫部份還也用“屯”字,如前引“差人下屯。”
乙本引言對後四十回顯然不滿:“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為釐定,且不欲盡掩其本來面目也。”可見程高並不是完全沒有鑑別力。但是高鶚重訂乙本,所改的全在前八十回,後四十回似乎分毫未動。為什麼他們倆讚揚的反而要改,貶抑的反而不改?理由很明顯:甲本前八十回改得極少──大部份是原續書人改的──而後四十回甲本大段添改。是高氏自己剛改完的,當然不再改。因此甲本也是高氏手筆。
至少我們現在比較知道後四十回是怎樣形成的。至於有沒有曹雪芹的殘稿在內,也許已經間接的答覆了這問題。當然這問題不免涉及原著八十回後事的推測,一言難盡,改日再談。正是: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紅樓夢插曲之一
上次寫“紅樓夢未完”,預備改日再談八十回後事。無如紅樓夢這題材實在浩如煙海,就連我看到的極有限的這麼點,也已經“鄉下人進城,說得嘴兒疼”。千頭萬緒,還在整理中,倒已經發現“紅樓夢未完”有許多地方需要補充,就中先提出高鶚與襲人這一點。
高鶚對襲人特別注目,從甲本到乙本,一改再改,鍥而不捨,初則春秋筆法一字之貶,進而形容得不堪,是高本違反原書意旨最突出的例子。恨襲人的固然不止他一個,晚清評家
統統大罵,唯一例外的王雪香需要取個護花主人的別號,保護花襲人。但是高鶚生平剛巧有件事,也許使他看了襲人格外有點感觸。
吳世昌著“從高鶚生平論其作品思想”──載文史第四輯──內有:“高鶚在戊申中舉前似乎還有一妾(?)和他離異,自去唸佛修行。‘硯香詞’的末一首‘惜餘春慢’顯然即指此事。原詞曾有塗改,照錄如下:
春色闌珊,東風飄泊,忍見名花無主。釵頭鳳拆,鏡裡鸞孤,誰畫小奩眉嫵?曾說前生後生,梵唄清禪,只儂(原作‘共誰’)揮塵。恰盈盈剛有,半窗燈火,照人悽楚。
那便向粥鼓鍾魚,妙蓮臺畔,領取蒲團花雨?蘭芽忒(原作‘太’)小,萱草都衰,擔盡一身甘苦。漫恨天心不平,從古佳人(原作‘紅顏’),總歸黃土。更饒(原作‘縱憑’)伊槌(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