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林氏鹽業(上)(1 / 2)

小說:大明話事人 作者:隨輕風去

中秋節後第三天,被關押在水次倉裡的朝奉們都被放了,包括那五個西商。 在林大官人的引導下,這些西商都深刻認識到了汪員外舍己相救的“恩情”,然後才能脫身。 看著變得空空蕩蕩的廊房,蘇州衛副千戶趙大武居然有些不習慣。 便對林泰來問道:“外面官軍都撤了,被抓的人也都放完了,長官是不是也要出去走走了?” 林大官人雖然百無聊賴,但完全沒有出去的想法,畢竟行走江湖安全第一。 只答道:“在朝廷詔令下達之前,外面並不安全,還是躲在水次倉裡更安心。” 朝廷詔令相當於最終判決,在最終判決出來之前,就存在出現變數的可能。 最起碼現在林大官人並不是絕對的“無罪”,不排除別人採取特殊手段的可能。 林大官人可以突襲巡撫拿到主動權,別人同樣也可以效仿。 於是對忽然過分穩健的林大官人,趙大武有了更立體的認識。 但是林大官人在水次倉不出去,並不代表他對外面情況一無所知,也不代表別人不來找他。 比如揚州衛的萬指揮,這幾日往水次倉跑得就很勤快,還經常過夜不回去。 林大官人有點煩不勝煩的說:“你也不知道避嫌麼?” 萬指揮叫道:“我主要是為了避險,就顧不上避嫌了!” 林大官人又問道:“你有什麼險?誰能把你怎樣?” 萬指揮答道:“楊巡撫已經離開揚州,回了淮安,但馬巡按還在揚州城,就是不肯走! 伱說我在揚州城心裡能安穩麼?萬一被馬巡按找個由頭治罪,都是麻煩事! 那還不如滯留在水次倉,至少馬巡按不敢來這裡。” 林大官人皺眉道:“難道這馬巡按還是不死心?” 萬指揮分析說:“在我看來,馬巡按並不認為自己犯了大錯,而且朝廷一般不會為了武官而重責巡按御史。 所以馬巡按肯定存了僥倖心理,現在等於正在隱忍並且伺機而動。” 主要是林泰來距離朝廷太遠,無法直接微操運營。所以他也不確定,朝廷最終會怎麼“宣判”,所以現在只能等結果。 除了萬指揮,先前無法過江的蘇州衛官軍也都到達了水次倉。 當初林大官人從蘇州帶出來九百人,只有二百人偷渡過江,還剩了七百人繼續在南岸當幌子。 如今巡撫敗北,撤退回淮安,瓜洲渡口自然也不會再阻攔蘇州衛官過江。 九百人裡除了一百“家丁”之外,三百人是預定駐守水次倉的倉軍,五百人是運漕糧過來的漕軍。 這五百漕軍將本批次幾萬石漕糧送入水次倉後,今年蘇州衛的漕運任務就算完成了。 然後這些漕軍就暫留在揚州,等著林氏鹽業的白貨上了船,然後再運回蘇州城。 估計這次正鹽和“餘鹽”加起來,差不多能販運五十萬斤回蘇州,五百漕軍人均一千斤。 揚州林氏鹽業的支鹽憑證,主要來自於從鄭之彥鄭員外手裡“租”的七千鹽引,另外還有吳三桂爺爺奶奶手裡的幾百鹽引。 按照每引二百斤計算,每年可以支取正鹽一百五十萬斤。 又根據每斤正鹽可以搭配一斤餘鹽的官方規定,目前揚州林氏鹽業理論上每年一共可以支取合法鹽貨三百萬斤。 至於實際數目,起碼五百萬斤。這就是揚州林氏鹽業目前的業務規模,佔據揚州鹽業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一。 這樣一筆生意,林大官人自然沒時間和精力來直接打理,所以讓揚州城本地秀才陸君弼和吳三桂爺爺奶奶做掌櫃,負責鹽業運營。 如果林大官人不在揚州也就罷了,陸秀才和吳氏夫婦這些掌櫃們可以自行做主。 如今林大官人這個大東家就在揚州,正好又有業務發生,掌櫃們還是應該過來稟報情況的。 所以陸君弼和拋頭露面的吳田氏一起來到了水次倉,面見林大官人。 聽了彙報後,林大官人比較滿意,稍微鼓勵說:“甚好!你們繼續努力,在可見的未來,還有更多的鹽引交給你們。” 不過陸君弼聽到“更多鹽引”後不喜反憂,有點擔心的說:“目前我們的鹽貨,剛好能讓蘇州城飽和。 如果再來更多鹽引,還能往哪裡運貨? 目前行鹽區早就劃分完畢了,如果只有鹽引沒有地方銷售,那也沒多大用啊。” 林大官人稍微透露了點情況:“我與湖廣大糧商袁家正在探討,販運一萬石米到蘇州的業務。 如果談成了,自然也可以與他們在鹽業方面進行合作。 比如他們的糧船回程時,捎帶上我們的鹽貨,返回湖廣銷售。” 當然情況不止這麼簡單,主要是林大官人還想著,如果能用鹽貨直接換取糧食,那不就相當於節省了資金嗎? 稍微談了幾句業務後,林大官人恢復了琢磨人這個社團領袖的本職工作,多疑的問道:“吳登為何沒有過來?” 吳登就是吳田氏的丈夫,也是吳三桂的爺爺。 陸君弼解釋說:“他正忙著在鹽場支鹽,一時抽不出空,畢竟有五百漕軍還在這裡等著運貨。” 林大官人很敏感的說:“這吳登是不是不願意見我?” 哪有大東家來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