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按制皇妃之家就不該封都督同知,你爹能受封實屬天子特恩!
更何況你爹鄭承憲懷禍藏奸,窺覬儲貳。與太監頻繁往來,且廣結山人、術士、緇黃之流,居心叵測!
所以你爹以都督同知善終已經是僥天之倖,而你竟然還想承襲,更是痴心妄想!”
獲得先手優勢的薛敷教本來正暗自得意,此刻不禁愕然不已,你林泰來竟然連死人都不放過!
自己只是指斥鄭國泰本人,而你林泰來直接從鄭國泰他爹開始罵!
而林泰來雖然在嘲諷鄭家競賽中落了後手,但卻還是憑藉實力佔了上風!
剛走出兵部大堂,就被輪了一遍又一遍的鄭國舅則是一臉懵逼。
自己這個得寵皇貴妃的哥哥是假的嗎?誰都敢來踩自己一腳嗎?
當初有個叫顧允成的人,乃是明星官員顧憲成的弟弟,他殿試中文章冒犯了鄭貴妃,最後被剝奪衣冠,驅逐回鄉!
鄭國舅的隨從們因為職責所在,看到主人受辱,不得不衝了上來!
薛敷教雙拳難敵數手,瞬間就捱了一頓拳腳,狼狽不堪。
而林泰來則一拳一個,連續放翻了四五個人,甚至還能分心叫道:“我與你們鄭家仇深似海、勢不兩立!”
兵部前院出現了這樣鬧劇,當即就有大批兵部禁卒湧了出來,將林泰來團團圍住。
兵部左侍郎石星親自出面彈壓,一眼看去,只要有林泰來在場,就知道誰是罪魁禍首,便厲聲喝道:
“林泰來!伱膽敢擾亂兵部重地!今天不能輕易放你走,誰講情也沒用,我石星說的!”
林泰來早有預案,正想放幾句“你們兵部是不是想袒護鄭家”之類的狠話。
這時忽然有人站在大門內,喊道:“林修撰!秉筆陳太監喊你回去接旨!”
石星:“.”
糟糕!剛才話說的太滿,現在該怎麼辦?
林泰來沒跟石侍郎較真,一邊往外走,一邊對兵部禁卒們說:“讓讓路!我先回去接個旨!”
從兵部脫身比預想的更順利,林泰來心情不錯,美滋滋的回到翰林院。
在一干翰林猜疑的目光裡,陳太監終於揭開了謎底,對林泰來說:“皇上口詔,傳你明日入宮覲見!”
什麼?林泰來大吃一驚,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他根本沒想到過會被召見。
在他的記憶裡,史上的萬曆皇帝在擺爛後,有兩三次召見閣臣的記錄,每次都是有特殊原因。
其中有一次確實在今年,但記錄上可沒說還會再加一個小翰林啊。
而其他翰林聽到這道旨意的內容後,比之前更震驚了!
皇帝躲在深宮,大臣們又是一年沒見皇帝了,連翰苑近侍之臣也看不到天顏!
正可謂是,天高簾遠,君門萬里!
然而這次皇帝卻主動召見林泰來,怎能不令別人震驚。
陳太監傳了旨後,正要轉身離去,但翰林掌院陳學士上前幾步追問道:“皇上只召見林泰來麼?”
陳太監回答說:“還有四個大學士!”
四個大學士和林泰來?這個組合又讓眾翰林陷入了不甘和迷茫,每個人腦子都在想,憑什麼是林泰來?
這個組合可以是四個大學士和吏部尚書、四個大學士和禮部尚書、四個大學士和翰林院掌院學士
無論哪種組合,都比四個大學士和林泰來看起來更合理啊。
林泰來陷入了沉思中,連禮部都沒去,一直在翰林院狀元廳坐到了下班。
他只在思考一個問題,皇帝的意圖是什麼?
將史料和當前情勢結合起來分析,皇帝召見四個大學士的意圖,還是比較好猜出的。
一是新輿情質疑皇帝對皇長子涼薄苛待,皇帝不好在奏疏裡辯駁。
所以就想著召見所有閣臣,進行“解釋”,並希望透過閣臣之口影響輿情,比較軟性的消除這種輿論。
二是近一年來因為國本問題屢屢提起,皇帝被騷擾的煩不勝煩。
所以就想著親自觀察內閣大學士們的態度,看看閣臣們是否願意充當防火牆,幫自己去壓制或者引導國本輿情,如果願意直接支援皇三子那就更好了。
那麼更關鍵的問題來了,皇帝召見他林泰來的意圖又是什麼?
史料上也沒有這個事情啊,而且和皇帝接觸太少,缺乏樣本分析,這就讓人太抓瞎了。
想了又想,林泰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