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秘密實在太多了(1 / 1)

小說:大明話事人 作者:隨輕風去

與吏部五人團把條件談好,林泰來就把吏部考功司主事蔣時馨放了。 談成條件並不算有實力,能保證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得到完整履行,才是真正的實力。 林泰來既然敢放人,就不怕對方反悔,大不了再抓幾次人,除非蔣時馨主事永遠躲在家裡不出門。 望著吏部眾人遠去的背影,林泰來心裡美滋滋的,這並不是因為得到了多大好處,而是因為找回了喪失已久的白嫖的快樂啊。 而且那些得到“自由選官”權利的人,都有發展為同黨的潛力,勢力就是這麼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主要是這時代風氣真不好,不拉幫結派就混不下去。 想想未來的東林黨,就有一點很討厭,他們即使大批大批被趕下臺了,還能退而不休的在野搞事。 林泰來準備開始練槍時,忽然聽到左護法張文嘆道: “這次講數大獲全勝,官軍也不敢輕易來招惹,坐館算是在長安左門御街插旗成功了吧?” 右護法張武則說:“就是這裡都是大衙門,皇氣也太重,想打成清一色有點困難。” 同在狀元廳的朱國祚聽在耳中,有點不明白坐館、講數、插旗、皇氣、清一色等專用術語的內涵。 趁著林泰來在外面練大槍的時候,朱國祚便向唐文獻請教。 唐文獻在蘇州和林泰來打過交道,又是蘇州隔壁松江府的人,和蘇州人往來密切。 所以他對這些蘇州新興黑話有所瞭解,仔細向朱國祚科普了一番。 “所以這裡的坐館之義,並非是民間住家教書西席。在蘇州社團的語境中,坐館單指林九元,或許是林九元本人喜歡這個稱呼。” 朱國祚忍不住說:“在翰林院裡稱坐館,未免過分了。” “館”這個字,於翰林院而言有特殊意義。 翰林院的前身是唐宋的昭文館、弘文館等等文學機構以及國史館,都是很清貴的地方,這些機構統稱為館閣,職務稱為館職。 而到了本朝,國史館功能被併入了翰林院,有點“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意思。 館閣就成了翰林院的別稱,有的時候,甚至就用“史館”或者“館”來指代翰林院。 選庶吉士叫館選,連修撰、編修等職務名稱,都是從史館傳承下來的。 朱國祚繼續質疑說:“譬如民間有茶博士、太醫、郎中、待詔等叫法,坐館這種稱呼在民間也就罷了,但在翰林院裡面還敢叫坐館,就有點不合適了。” 翰林院是館,翰林是館職,坐又是坐江山坐金殿的坐,那麼坐館又是坐誰的館? 唐文獻看著窗外揮舞大槍的林某人,慫恿說:“那你去對林九元說說?” “啊,算了算了。”朱國祚秒清醒。 他的目標可是星辰大海,不在乎這區區館閣誰來坐! 吏部眾人從翰林院出來,不敢耽誤時間,顧憲成直接去了皇城內,聯絡內閣裡的四輔王家屏。 就像林泰來所暗示的那樣,他們除了請王四閣老出面,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畢竟申大、許二、王三等其他三個閣老,都已經跟清流勢力仇敵關係了。 在午門外的東朝房,顧憲成見到了王家屏派出來的趙姓中書舍人。 趙舍人聽了顧憲成的稟報後,就回內閣轉告大學士王家屏。 王四閣老聞言嘆道:“此子刁鑽!” 趙舍人不明所以,大膽的說:“不管他就是了,還能礙著閣老?” 王四閣老又說:“若不管他,明天傳來的訊息肯定就是——吏部諸司郎官集體包庇蔣時馨,這誰能受的了?” 只要王四閣老還有拉攏清流勢力的想法,這事就不能不辦。 王四閣老不是不明白拉攏清流勢力的負面影響,但他現在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可以增加自己這個老四在內閣的份量和話語權。 隨即王家屏去了隔壁許國屋裡,將事情說了。 最後對許國說:“林九元的原話就是,一定要先徵求你的諒解,還望新安兄高抬貴手啊。” 許二閣老:“.” 很想說一句,關我屁事!第一次覺得師生關係這麼令人討厭! 在許國眼裡,林泰來的意思就是——如果老座師你不讓門生我好過,我就要“奉天靖難”,打著老座師的旗號胡作非為了! 到了那時,我林泰來高舉老座師大旗和清流勢力大戰三百回合,戰火難免會波及到老座師,不知道老座師能否扛得住。 至於林泰來有沒有胡作非為的能力和決心,這不用懷疑了。 “所以還是別攔著他去巡邊了?”許國想了想後,對王家屏回應說。 如果說最近春風得意的林狀元還有什麼不滿,只能是這件事了。 本來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但如果要惹來麻煩,那就沒必要了。 “新安兄說的是。”王家屏點頭道。 當晚林修撰來到許閣老府邸,拜訪敬愛的老座師,當然順帶著探聽一下動向。 不知為何,許閣老沒有接見頭號大弟子,只派了門客傳話說:“但行好事,莫提師門。”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