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1 / 4)

小說:我們村的陰陽兩界 作者:京文

但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建文帝其實沒死,並由此衍生出,種種匪夷所思的神奇經歷。

第82章 最傳奇的逃亡

有的書上說,建文帝在城即將被他叔叔朱棣攻破時,準備自殺。但是接下來,奇蹟發生了。

時任欽天監少監的王鉞,攔住建文帝說:“陛下不可輕生,從前太祖升遐時,曾留有一個箱子,囑我待子孫有大難,可開箱一視,自有辦法”。

也就是說,這個鐵匣子是朱元璋留下的,並告訴王鉞:“我的子孫,如果哪天遇到大難時,可以開啟這個鐵箱子看一下,就能救他一命”。

很快,有四個太監,扛來了一個鐵箱。箱的四圍都用鐵皮包裹著,連鎖心內也灌了生鐵。

王鉞火急火燎的取來鐵錐,將箱子敲開,裡面藏著度牒三張,分別寫著“應文”、“應能”、“應賢”,裡面還有袈裟、僧帽、僧鞋、剃刀,以及銀元寶十錠。

第一張“應文”的度牒寫著:“應文從鬼門出,其餘人等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時分在神樂觀的西房會合。”

建文帝身邊一個叫程濟大臣,馬上為建文帝剃掉頭髮,換上袈裟、僧帽、僧鞋,經過這一番喬裝打扮後,但從外表上看,建文帝就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僧人模樣。另一個大臣楊應能,表示願意剃度,隨建文帝一起流亡,他的名字裡有一個“能”字,正好和三張度牒裡的“應能”對應;監察御史葉希賢也毅然說:“臣名賢,就應該是三張度牒裡的‘應賢’,這也是命中定數,因此,臣也願剃度追隨陛下左右,至死不離”。也剃度改裝隨從。

當時在殿上有五六十人,都痛哭流涕,紛紛表示願意隨建文帝一起逃亡。建文帝覺得這麼多人一起走的話,很容易引起注意,於是決定先帶九個人前往鬼門,在神樂觀乘船至太平門。

楊應能、葉希賢等十三人也隨後趕到。於是,這二十二個人開始了逃亡生涯。建文帝交代,今後互相以師兄弟稱呼,不必再拘泥君臣之禮。其中一個大臣建議,隨從不必多,更不可多,人多嘴雜,增加暴露的機率。大家都覺得他這個建議很好,於是就只挑選了五個身體強壯,並且沒有家室之累的五個人,其餘的就遣散了。

並決定楊應能、葉希賢裝扮成和尚,程濟則變成道人,這三人貼身護衛建文帝,不離他左右;而另外六人負責探路,運送衣食等。第一站來到吳江縣的史彬家中。當年的八月十六日,建文帝除了貼身裝扮成和尚道士的三大臣陪同外,其餘人都慢慢散去。十月,來到襄陽的廖平家。但很快,朱棣的密探得到風聲,隨後就跟了過來,建文帝和三個大臣簡單商議後,便決定前往雲南。

建文帝的逃亡,使已經當上皇帝的的朱棣,坐臥不安。他到處都廣佈眼線,發動各路人馬,拼命尋找建文帝下落,其中暗中派遣一路人馬,表面宣稱是探訪道教創始人張三丰,其實還是權力搜尋建文帝的下落。建文帝得到這個訊息後,決定躲到深山裡,因為那種大山裡還是相對安全的地點。

永樂八年三月,朱棣又讓工部尚書嚴震,以出使安南(即現在越南)的名義,到雲南秘密探訪建文帝的蹤跡。說來也巧,經過嚴震的不斷努力,慢慢逼近建文帝的藏身地點。說來也湊巧,某一天,嚴震竟然在山道上,和建文帝意外撞見,兩人相對而泣。建文帝問他:“你準備怎麼處置我?“嚴震回答:“皇上請便,臣自有辦法”。於是就這樣,嚴震就這樣把建文帝放走了。夜間,嚴震在驛站裡上吊自殺。建文帝見自己的行蹤已經暴露,便再次躲進白龍山。

長期的野外生活,使得他身心疲憊不堪,面容憔悴、枯槁。到了夏天,又患上痢疾,但因害怕被發現,不敢出山找東西吃、更不敢去求醫,有時拉的褲子都提不上,狼狽到了極點。這時,恰好有以前的大臣史彬等三人趕來照顧他,情況才得到了改善。幾天後,史彬三人要離開,建文帝和他們抱頭痛哭一場。建文帝還特地向三個人交代,今後不必再來了,一則因為道路艱險,二則關津盤查特別嚴密,容易暴露身份。

永樂十年三四月間,一直隨從建文帝的楊應能、葉希賢也相繼病逝,建文帝收了一名弟子,賜名“應慧”。

永樂十四年六月,建文帝腳病發作,這時,在身邊的唯一一個跟著他逃亡的大臣程濟,冒著危險進城賣藥回來,給建文帝治療,建文帝才痊癒。

越來越艱苦的流亡生活,使建文帝感到自己隨時都會死掉,為了是自己的這段經歷,不被歷史湮滅,便口述流亡的經過,由程濟筆錄,寫成《從亡傳》,建文帝還親筆寫了序言,然後讓程濟藏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