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杯的賽程安排的很密集,為了不影響各球隊的備戰工作。
四支球隊四場比賽,被安排在了兩天之內。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節省時間,壞處是會極大加大球員們的負擔。
第一天打完之後,第二天就打決賽,兩隊的主力球員都沒有多少休息時間。
不過相對而言,曼城似乎更佔便宜一些。
因為第一天的比賽他們比拜仁要早了幾個小時結束,等於是多出來了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率先開始的是ac米蘭和聖保羅之間的三四名之戰,憑藉著大博阿滕的進球,ac米蘭一球小勝聖保羅,獲得了本屆奧迪杯的第三名。
兩隊的比賽結束之後,緊隨其後的就是拜仁和曼城的比賽。
這場比賽瓜迪奧拉對拜仁的陣容進行了大幅度的輪換。
格策和夏季新援蒂亞戈一起首發登場,小豬施魏因施泰格被按在了替補席上。
兩個邊鋒羅本和裡貝里這場比賽也全都首發,上賽季的主力後腰馬丁內斯的位置後移,被瓜迪奧拉放在了中後衛的位置上。
這個改動相當的大膽,讓人忍不住期待他的調整效果。
結果……
上半場踢了25分鐘,場上的比分是0:1,率先進球的不是拜仁,而是曼城。
馬丁內斯在中後衛上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他出色的出球能力讓拜仁的進攻層次獲得了提高。
諾伊爾不用開大腳,直接把球交給哈馬,讓後者向前帶球,然後交給己方的中場就行了。
這樣的好處在於解放後腰,讓己方的後腰不用回撤接球。
他們可以直接壓過半場,增加對方半場的己方進攻人數,從而向對方施加更大的進攻壓迫力。
但是,曼城的策略是打防守反擊。
他們在前場的三名球員都是那種小快靈的小個子球員,不僅速度快,盤帶和傳球能力也很強。
你的後腰壓過半場,球權在你手中還好說,球權不在你手中,那我打反擊的時候,伱的後腰就不一定回得去了。
上半場第25分鐘,正是利用拜仁陣型前壓的機會,曼城抓住機會打了一次教科書般的快速反擊,最終由林全完成射門,將比分改寫。
這一球並不出乎眾人的預料,林全在雲達不萊梅的時候就經常在拜仁的身上進球。
更何況是到了曼城這個更高的平臺!
但是,他們沒想到拜仁居然會率先丟球。
這和賽前眾人的預測完全不同啊!
“瓜迪奧拉這是在搞什麼?搞科研嗎?哈馬為什麼被他放在了後衛上,這不是瞎搞嗎?”
“就是啊,哈馬雖然在後衛上的表現不錯,但是以他的出色身體素質和強大的覆蓋面積,他打後腰才能完全發揮出他的優勢!”
“瓜迪奧拉不會是因為之前踢贏了聖保羅,所以就飄了吧?照這樣踢下去,這場比賽贏的人會是曼城啊!”
網路上對於瓜迪奧拉搞出來的新東西,已經開始出現批評的聲音了。
人們不是不能接受新東西,人們只是不能接受失敗。
如果瓜迪奧拉掏出來的新東西能在場上發揮出明顯的效果,幫助拜仁以砍瓜切菜般的擊敗對手。
那這些批評他的人,肯定會搖身一變,為他送上讚歌和吹捧。
……
瓜迪奧拉看到林全進球之後,情不自禁的為他送上了掌聲。
鼓完掌之後發現周圍的拜仁球迷都目瞪口呆的看著自己,這才發現自己現在是拜仁的主教練。
為對手球員的進球鼓掌,這稍微有點離經叛道了。
“咳咳,調整一下陣型,讓馬丁內斯回到後腰位置上,讓格策組織進攻,穆勒伺機前插!”
初次改造不怎麼成功之後,瓜迪奧拉也不頭鐵。
他自己也意識到,自己搗鼓出來的東西沒達到預期效果。
“看來這個想法還是不太成熟,貿然拿出來稍微有點冒險!”
瓜迪奧拉心中快速思考了起來,他覺得自己的思路並沒有出錯。
之所以效果不好,肯定是其他的工作沒做好。
等這場比賽結束,他好好的再研究一下,然後再在德甲的那些實力比較弱小的對手身上做實驗。
積累到了足夠多的比賽資料之後,再拿出來面對那些實力比較強的對手就應該沒問題了。
至於讓他不要瞎搞,老老實實的按照現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