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中衛的體系,是指球隊在進攻的時候,邊後衛或者中後衛位置前提到中場,組成一個三中衛的站位。
這樣做的好處有不少:
第一,三中衛的站位使得己方缺少邊後衛,防線的寬度縮小,對方如果要繼續執行高位逼搶的戰術,就需要讓他們的邊鋒位置提前來壓迫己方的兩個靠邊的中衛。
而曼城中場多了一名球員,也會進一步的逼迫對方在中場投入人手,使得他們的陣型被迫收縮形成一個梯形。
如此一來,曼城兩條邊路的傳球路線也就出來了,邊後衛可以直接把球交給邊鋒,讓邊鋒帶球組織進攻。
而且得益於對手防守陣型的收縮,邊路球員在帶球進攻的時候,擁有更大的活動空間,不會在第一時間受到干擾和攔截,這使得他們在帶球推進的時候會更加容易,攻入對方半場甚至三十米區域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瓜迪奧拉不愧是世界級的教練,他拿出來的這套戰術,能極大的提高曼城的進攻實力,不過他本人此時的心情還比較的忐忑,不太確定這一招能否奏效。
另外一邊,利物浦的更衣室內。
克洛普正在勉勵自己的弟子們:“你們上半場做的非常好,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聽到克洛普的稱讚,利物浦的球員們一個個都挺起了胸膛,心中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對手越強,越能體現出他們的實力。
“但是曼城不是一支弱旅,伊蒂哈德球場也不是一塊那麼容易攻陷的場地,所以我需要你們在下半場繼續拿出自己全部的狀態,不驕不躁,每球必爭,不要給我們的對手任何一絲的機會,我希望我們最後能帶著勝利返回利物浦。”
說完這句話,克洛普的眼神變得銳利起來,掃了一眼更衣室內利物浦眾將士之後,大聲問道:
“告訴我,你們能做到嗎?”
“能!”
利物浦的球員們扯著嗓子放聲大喊,誓要拿下這場勝利,作為禮物獻給教練和球迷!
“好,那就去拿下他們!”
克洛普推開更衣室的門,大手一揮,站在門口與每一名出場的利物浦球員擊掌。
兩隊的更衣室距離並不遠,利物浦這邊鬧出來的動靜隔壁的曼城球員聽的一清二楚。
不過他們的臉上都沒什麼表情,一個個都目不斜視,沉默不語的走向球場。
對手士氣高昂,下半場等待著他們的必然是一場苦戰。
這樣的苦戰,對於曼城來說,也是許久未見過了。
但是,曼城會怕嗎?
怕就不叫曼城了!
隨著主裁判的一聲哨響,下半場的比賽正式開始。
曼城這邊率先進行換人,狀態不佳的阿圭羅被孫興慜換下場,林全的位置提前,站在了前鋒的位置上。
克洛普見狀,心中一震:要來了嗎?
他顯然是看過曼城和曼聯的那場德比戰的,所以對於曼城這種將前鋒換下的做法並不奇怪。
可是,如果要打無鋒陣的話,那難道不是應該換下前鋒,增派一個後腰嗎?
可瓜迪奧拉換上一個邊鋒是什麼意思?
難道是因為比分落後,不想撤下一名進攻球員?
可失去了前鋒的牽制,利物浦後場的球員就能更加大膽的前壓,而曼城這邊又沒有派上三後腰,他們能扛得住利物浦的衝擊嗎?
克洛普一時半會想不明白瓜迪奧拉這麼做的理由,但是考慮到瓜迪奧拉的實力,他並沒有考慮這是對方犯下了低階失誤。
而是擔心對方是不是考慮到了什麼自己看不到的東西?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局勢恐怕就有點危險了。
想到這裡,克洛普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去觀察比賽。
這一觀察,馬上就看到不同之處了。
“曼城的陣型變了!”
他看到曼城進攻的時候,右邊後衛薩巴萊塔離開了自己的位置,來到了後腰的位置上,而剩下的三名後衛則向中間收縮,組成了一個三中衛的陣型。
這難道就是瓜迪奧拉的後手?
在不減少前場進攻球員人數的情況下,透過邊後衛前提,來確保自己後腰位置上有足夠的攔截能力?
可問題是,薩巴萊塔不是真正的後腰啊?
他能勝任這個位置的職責嗎?
不只是克洛普看到了這一點,利物浦的球員們也看到了曼城陣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