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1 / 4)

小說:細說民國大文人 作者:博搏

1907年,錢穆升入常州府中學堂。錢穆所在的四年級在年終大考前,全年級集體提議,請求校方對明年的課程作些改動,要求減去修身課,增加希臘文課等。學生公推錢穆等五人為代表與校長商談,又以集體退學相要挾,結果均為校方拒絕。錢穆作為學生代表,性格倔強,於是拒考,填退學書,自動退學。在這次學潮的五位代表中,除錢穆外,還有兩位後來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一位是創辦《國故》月刊的常州張壽昆;另一位是江陰的劉壽彭,即“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大名鼎鼎的劉半農;還有兩位分別是校長的三弟以及比錢穆低兩個年級的瞿秋白。

錢穆因鬧學潮退學,回到了七房橋老家。由於錢穆國文和歷史的成績為同學之最,年齡又是最小,所以,校長屠元博雖將他除名,但對錢穆依舊欣賞,於是他薦錢穆到南京鐘英中學就讀。

錢穆在南京鐘英中學求學不久,辛亥革命爆發。學校停辦,錢穆輟學了。他自知家貧,升學無望,雖“心中常有未能進入大學讀書之憾,但並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沉。矢志自學,閉門苦讀。年十八,即輾轉鄉村,執教謀生。”十年鄉教,十年苦讀,十年求索,為他以後的學術研究奠定了深厚紮實的基礎。這十年中,他在國學的研究方面成果也不少。後來,他又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在無錫、蘇州等地的中學教書著述,在刊物上發表了不少學術論著。

1913年,錢穆以沒有上大學讀書為憾,看到北京大學招生廣告,曾準備報考北京大學,不知何故沒有結果。但錢穆為準備考試勤讀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和夏曾佑的《中國歷史教科書》(前者為必考書目,後者為北京大學教科書),是錢穆自學的開始。他效法古人剛日誦經,柔日讀史之例,定於每天清晨讀經子難讀之書,夜晚後讀史籍,中間下午則讀閒雜書。幾年過去之後,已有博學之名。

錢穆讀書常學習古人的治學與為人,及時反省自己。一次讀曾國藩家書,曾說自己每讀一書必認真從頭讀到尾。錢穆從此要求每本書都必須認真閱讀,不遺一字,讀完後再換一本。他從古人身上總結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便身體力行,規定自己早上讀經子,晚上讀史,中間讀閒書,充分提高讀書的效率(剛日誦經,柔日讀史)。

錢穆說:“我把書都寫好放在那裡,將來一定有用。”錢穆一生著書立說,達一千七百萬言之多。

晚清以來,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深刻變化和大規模的西學東漸,諸子之學的研究逐漸興起。在這一背景下,錢穆從子學入手,研究先秦諸子思想及諸子事蹟考辨,最終完成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名作《先秦諸子系年》。這部著作對先秦諸子年代、行事及學術淵源,以及對戰國史的研究,都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深得學術界的好評。

錢穆雖然自學出身,卻從不迷信權威。當時學術界正流行康有為《新學偽經考》的觀點,顧頡剛也是康的擁護者。錢穆對康的觀點十分懷疑,他沒有因為顧頡剛於己有恩就放棄己見,而是力排眾議撰寫了《劉向歆父子年譜》,用事實證明康有為的觀點是錯誤的。顧頡剛對此毫不介意,不僅將此文在《燕京學報》發表,還推薦他到燕京任教。錢穆稱,“此等胸懷,萬為餘特所欣賞。”錢穆的文章影響極大,一掃劉歆編造群經說,在經學史上另闢了以史治經的新路子,對經學史研究具有劃時代的貢獻,其觀點也逐漸為學術界普遍接受。各大學的課程原來都採用康有為的學說,這年新學年開學,開始停用康的學說,而採錢穆之學說。

錢穆撰寫《國史大綱》,採取綿延的觀點了解歷史之流,堅持國人必對國史具有溫情和敬意,以激發對本國曆史文化愛惜保護之熱情與摯意,闡揚民族文化史觀,公推為中國通史最佳著作。

錢穆雖然是治史專家,卻披閱廣泛,發現學生手中有好書就借來一讀。四十年代在西南聯大時,見學生李埏有一本克魯泡特金的《我的自傳》,也頗有興趣,並據此寫了《道家與安那其主義》一文,發表後引起了讀者極大興趣。

1963年10月,港英政府集合崇基、聯合、新亞三書院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錢穆早就打算從行政職務中擺脫出來。錢穆乃向董事會提出辭呈,未獲透過,次年再度請辭,董事會建議休假一年後再卸任。16年來,在繁忙的學校行政事務之餘,他出版了《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莊老通辨》、《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孔子與春秋》、《論語新解》等著作。至此,錢穆再潛沉書齋,埋首研讀。

自1964年開始,錢穆用七年時間完成鉅著《朱子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