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相信某個真命題。“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個命題在今天看來表達了一個真的事實,但哥白尼之前的許多人並認為它表達真的事實,而今天這個命題表達的事實已幾乎被所有人熟知,並且人們相信這個命題,於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構成人們的知識。

因此,知識涉及三個因素:

第一,人們所相信的命題要是真的。假的命題不能成為知識。人們可能相信虛假的東西,但它們不能構成相信它們的人的知識。在偏僻的鄉村,人們相信,人的病是由鬼怪引起的,巫婆透過某些迷信活動能夠驅除鬼怪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這當然只是錯誤的信念,而不是知識。再比如:在古代,中國人認為雷電是由掌管雷電的雷公行雲布雨的結果,這當然也不是真的事實。假的信念對信念擁有者的行為指導有時可能是有效的,但它不構成相信者的知識。知識能夠經受檢驗,而假的信念不能。

第二,人們要“瞭解”這個命題。或者說,真命題必須在我們的視野之中。存在許多我們並不知道的真命題,它們不能構成我們(人類)的知識。我們常說知識如大海一樣,我們知道的只是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

第三,人們要相信他所知道的事實。如果某人不相信某些事實,儘管他了解,該事實不構成他的知識。哥白尼提出地球圍繞太陽轉的日心說觀點,那時許多人瞭解這個事實,但並不相信,“日心說”不能構成他們的知識。

邏輯學家建立了認知邏輯,用之刻畫人們對命題的認知態度如知道、相信等。知道邏輯是其中的一種。我們用K(a;p)表示某人a知道命題p,或者說p是a的知識。知道邏輯有如下的特徵公理:

K:K(a; p→q) K(a;p)→K(a;q);

T:K(a;p) →p

D:~K(a,p~P)。

4:K(a,p)→K(a,K(a,p))

E:~K(a,p)→K(a,~K(a,p))

這些知識公理是什麼意思?

公理K表示的是,如果認知主體a知道p→q,並且知道p,那麼他知道q。

公理T表示的是,如果主體a知道p,那麼p是真的。為了將知道的東西與純粹信念區分開來,我們假定了人們知道的東西為真,而人們的信念不必為真。

D公理表示的是,人們不知道相互矛盾的事情。即相互矛盾的事情不能構成人們的知識。該公理的另外一個形式是:K(a;p) →~K(a,~p)。若p是一個主體的知識,那麼~p將不是他的知識。

公理4表示的是,如果a知道p,那麼他知道他知道p。該公理又稱為“正的反省公理”。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地球圍繞太陽轉’”。由該公理,我們發現,只要主體知道一個為真的事實,那麼他就知道無數個為真的事實。

公理E意即:如果a不知道p,那麼他知道他不知道p。該公理又稱“負的反省公理”、“智慧公理”。人們對這個公理往往持有異議: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蘇格拉底那樣“知道自己無知”;通常是,人們既然對某個事實無知,他並不一定知道自己對該事實無知。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公共知識與博弈(2)

公共知識是一個群體人們之間的對某個事實的知識;它儘管為最近發展起來的概念,但該概念可追溯到休謨。《人性論》是一本偉大的哲學著作,休謨在27歲時將該書寫成並出版(1738年)。在該書中有了公共知識這個概念的萌芽。邏輯學家劉易斯()在1969年給出嚴格的定義,他認為公共知識就是每個人都知道,每個人知道每個人都知道……依此類推。1976年博弈論專家奧曼()將公共知識引入博弈理論的研究。

奧曼在《不一致的達成》(Agreeing to disagree,1976)中對公共知識的定義如下:如果1和2兩個人都知道E事件,1知道2知道E事件,2知道1知道E事件,1知道2知道1知道E事件,依此類推,那麼我們就稱1和2對於E事件具有公共知識。

從這個定義中可知,公共知識涉及一群體的對某個事實“知道”的結構。8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事實是公共知識,如:“所有人均會死”、“所有鳥均能飛(鴕鳥除外)”,對於它們,所有人均知道(智力有障礙者及嬰兒除外),並且所有人知道其他人知道,當然其他人也知道別人知道他知道……

公共知識是相對於某個群體的。有些知識只屬於某個人,它當然不是公共知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