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3日凌晨2點,張作霖一行由中南海的前門火車站,登車返奉。6月4日,專車離開皇姑屯車站,行至三洞橋,轟隆一響,飛沙走石,把車廂炸碎。張作霖被炸出路基三丈遠,咽喉處有一個很深的窟窿,往外流血,滿身血汙。張作霖被抬到帥府小青樓,終因傷重流血過多不久斷氣了。在張奄奄一息時,還向盧夫人說:
我受傷太重了,兩條腿都沒了,恐怕不行啦!告訴小六子以國家為重,好好地幹吧!我這臭皮囊不算什麼,叫小六子快回奉天。
段祺瑞
(1865—1936)“八勿”
段祺瑞自己沒有房產,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並因致電逼迫清帝退位、###張勳復辟和抵制袁世凱稱帝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段祺瑞臨死前,寫下“八勿”作為遺言,內容如下:“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儲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
吳佩孚
(1871—1939)猶是書生本色
中國近代史上不乏書生領軍大獲成功的例子,清朝的曾國藩是一個,李鴻章是一個,民國初年的吳佩孚也算其一。
董必武曾說過:吳佩孚雖然也是一個軍閥,但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曆史上偉大的人物是關、嶽,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勢時還能自踐前言,這是許多人都稱道他的事實。第二,吳氏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有清廉名,比較他同當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難能可貴。
1938年年底,日本侵略者採取威脅利誘的手段,企圖迫使蟄居北平的吳佩孚出任北京綏靖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這一漢奸職位,但遭到吳佩孚的拒絕。他還親筆撰寫一副輓聯,以表心志: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怕死,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園抱甕,真個解甲歸田。
此聯有溢美之處,但“不積金錢”、“不出洋”、“不入租界”等,亦確是他的所為。之後,大漢奸汪精衛多次勸說吳佩孚與他合作,日方要員包括駐華派遣軍總參謀長板垣徵四郎等,也一次又一次促請他“出山”,甚至決定劃出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東、河北六省的地盤,交請吳佩孚主持一切,但吳佩孚始終不為所動。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在北平病逝,享年66歲。不過,也有些學者認為,吳佩孚是由日本人以為他治牙為名將其殺害的。
參考:李潔著《文武北洋》,廣西師大出版社,2004年1月
馮玉祥(1)
(1882—1948)我是窮小子出身
馮玉祥先生曾五次寫過遺囑。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馮玉祥懷著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滿和失望退隱泰山,感到有生命危險,特於6月14日寫好遺囑,史稱“泰山遺囑(一)”,主要內容如下:
我是當兵出身,我是窮小子出身,我是工農的子弟出身。我是為大多數工農群眾謀最大幸福的,我是為民族求獨立解放的。凡是有此決心而實行的,都是我的好朋友,好同志,凡是真能剷除一切不平等的,都是我的同路人。凡是為自己打算而自私自利的,即是我的仇敵,至於我的子女一切,我亦不問,任他們去自由發展。現有的一點錢,均歸李德全自活即可以了。我的屍首最好是焚化了,不論埋在何處均可。我是研究唯物史觀的,什麼鬼神我全不信,萬不可以什麼宗教形式來葬我。此囑。
1933年11月20日,李濟深等在福建發生政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馮玉祥極力支援他們的反蔣抗日鬥爭,不久,福建政府遭到蔣介石軍事鎮壓而失敗。馮玉祥預感到形勢不妙,遂於1933年11月29日立下遺囑,史稱“泰山遺囑(二)”。其內容為:
我父親、母親的墳在峪道河。我死了亦埋在他們的附近,常常在一起,我平安也。大兒、大女均已成人,不必說了。二兒、二女如能大學畢業更好。三女、四女以下的小孩們,以學工學農為本,不可只讀書。我若是即刻為國家,為革命死了,我身後沒有事可辦,沒有家可分,即照我寫的這幾句話即可以了。峪道河的房地如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