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名論著。
處在“飢寒交迫之中”的冼星海,於1944年1月30日抵達哈薩克共和國的庫斯坦奈州,住在十月大街44號22室;生活十分艱苦。貧病中的冼星海從1945年1月27日開始至2月15日,堅持完成了《中國狂想曲》的鋼琴部分,作品充分表現祖國人民和蘇聯人民反對法西斯鬥爭的精神。1945年初夏,在他的猶太族夫人的陪同下,從哈薩克共和國再次來到戰亂中的莫斯科。當時,共產國際這個國際組織早已在1943年解散,中共也沒有正式代表團常駐莫斯科。重病中的冼星海,走投無路,找到莫斯科外文出版社。
聽了冼星海訴說的處境,出版社的同仁們深感同情,卻又無能為力,這時,李立三挺身而出,坦誠地對冼星海說:“我是李立三,如果你不怕受牽連的話,就先到我家去住吧。”冼星海望著李立三,他早知道李立三的鼎鼎大名,在國內時無緣見面,想不到在蘇聯碰上了。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邀請。來到家裡,李立三給李莎、岳母和哥嫂作了介紹,出於對這位中國音樂家深深的敬意,一家人表示歡迎。
當時,李立三一家仍擠住在李莎母親家中。房子只有約20平方米的一個大間,當中用一幅白布簾相隔,一邊是李莎的哥哥嫂子、侄子居住,一邊是李立三夫婦和母親、女兒英男三代四口。李莎一家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