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大海的咆哮,看夜航輪船上星星點點的燈光。這段時間,他們形影不離。李立三熱愛鮮花,發現李莎喜歡玉蘭,頓時童心發作,靈巧迅捷地爬到樹上,為她摘下一大束玉蘭花,插在他們的房間裡。高加索的水光山色令他讚歎,更加引發了他對祖國、對家鄉的思念。
李立三緊緊擁抱住李莎說:“親愛的,我的祖國像蘇聯一樣美麗,雖然沒有你們國家這樣的內陸海,但我們國家的內陸湖卻很多,有些湖泊是世界聞名的,比方說太湖、鄱陽湖、洪澤湖、青海湖,還有我的老家湖南的洞庭湖,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國的版圖上。而且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南北跨三個氣候帶,熱帶、溫帶、寒帶,一年四季分明。我們國家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包括漢族在內,有多個民族生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我們祖國山清水秀,你一定會喜歡的!”他深情地對李莎說。
李莎見李立三如此興奮激動,很感快慰,她感覺到他的胸脯在一起一伏,那是一腔熱血在沸騰,那是胸中的感情波濤在奔湧,那是他的一顆拳拳愛國之心在跳動。
李莎想:我真能去中國、去湖南嗎?她覺得不可思議。在那嚴峻的形勢下,這隻能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她一直擔心李立三會調回國內,長期與她分離。她深知,在革命事業與家庭生活之間要作出選擇時,李立三是絕不會猶豫的。結婚之前,他就向她表白說:“你和我結合應該明白,我是一個職業革命家。對我來說,革命永遠第一,家庭只能第二。過去如此,將來也會如此。”李立三以前的幾次婚姻,都是因為被動盪的革命生活衝散的。1930年底,他被勒令離開上海赴蘇聯時,妻子李崇善膝下有兩個女兒,並有孕在身,李立三也只能忍痛與她匆匆告別。他本想向共產國際述職後儘早回國,未料不予批准。他只好給李崇善寫信說明,囑咐她接受組織上的安排,可以重新考慮個人問題,也可以把孩子送給別人。這封信由周恩來當面轉交李崇善。那時,她的大女兒李競已由一革命同志撫養,並同養父母一起被捕坐牢,為了工作便利,李崇善把剛剛出生的小女兒交給地下交通員轉送人家,身邊只留下二女兒李力,並接受了黨所安排的一些重要任務。
李立三把這些家庭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李莎,增加了她對他的信任,也加深了她對他的同情。
正當他們倆處在相親相愛的“蜜月”生活中,突然闖進了一個不速之客。這就是康生。李莎在莫斯科就認識康生。他是他們在“柳克斯”的鄰居、中共代表團副團長,經常和王明在一起。他身材細瘦,鼻樑上架著一副金絲邊眼鏡,裝束考究,舉止文雅。她不懂中國話,很難揣摩他的心理,更不會想到他在李立三的命運中會扮演惡魔的角色。康生這次一出現就把李立三叫出來,兩人單獨交談了很長時間後,康生當晚就乘車返回莫斯科,這給李莎心中留下深深的疑慮:他是否來令李立三回國?我們的“蜜月”會不會馬上中斷?她惴惴不安地觀察著李立三的神態,不敢直問。看到李立三穩坐釣魚臺,毫無動身之意,她才漸漸放下心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黑海之濱度蜜月(2)
康生到底是來幹什麼?多年以後她才知道,當時中共中央接到共產國際的訊息及帶去的密碼,隨即拍回電報來,但在莫斯科沒有人能讀懂,因為密碼是李立三編出來的,也是他一人憑記憶掌握的。於是,康生趕到索契讓李立三破譯後,再把電報帶給共產國際看。
為共產國際與中共中央之間的秘密電訊編碼、破譯是當時李立三經常性的工作。李莎下班回“柳克斯”,往往碰見李立三一看到她進門就連忙把一些文稿收進抽屜,洗掉滿手的顯影墨水。他們倆人心照不宣;都作出若無其事的樣子。
當時,李立三的主要工作在《救國時報》,他是這份報紙的主編。這家中文報紙於1935年創刊,以華僑刊物的名義在巴黎出版發行,實際上由共產國際主辦。編輯部設在莫斯科,負責組稿、排版和製作紙型,然後空運到巴黎印刷,在歐美華僑社群發行;並將一部分海運到中國上海、廣州等地。在巴黎的工作由吳玉章領導,在莫斯科則由李立三全面負責。和他一起工作的有廖煥星、張報、王德、李克、於辛超、邱靜山等同志。《救國時報》根據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的精神,著重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號召全民抗日。李立三為該報親自起草了許多社論和文章,有些文章署名李明,但更多的是以本報編輯部的名義發表。李立三整天忙著寫文章、改稿件。常常伏案辦公,直至深夜。
李立三工作雖忙,婚後並沒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