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2 / 4)

小說:南斯拉夫興亡 作者:翱翔1981

族之間的不信任,對聯邦制產生懷疑。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波黑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和科索沃自治省都謀求獲得更多的權利,要求聯邦作出更大的讓步。塞爾維亞共和國力求承擔起維護聯邦統一的使命,但它無法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說服各共和國和自治省,只好藉助它佔據優勢的警察和軍隊,採取一些過激的行動。

如果說隨著蘭科維奇的下臺和克羅埃西亞與塞爾維亞兩個共和國之間矛盾的加深,南斯拉夫聯邦的根基已發生了動搖,那麼1974年憲法的出臺則預示著聯邦的解體已拉開帷幕。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這部憲法的新規定和新趨向,由於1974年憲法的實施,在南斯拉夫聯邦版圖內形成了6個共和國加兩個自治省的8個“權力中心”、8個“封閉性的市場”和8個“獨立的實體”。聯邦各成員單位在各自的共盟領導下各行其是,地方主義和民族主義氾濫,為後來的聯邦分裂解體埋下了禍根。90年代初,聯邦內的離心力達到頂峰,南斯拉夫像一艘超負荷的巨輪在民族主義的汪洋大海中沉沒。

早在1971年,一位塞爾維亞學者就寫道:“當鐵托對阿爾巴尼亞人與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與塞爾維亞人的衝突熟視無睹的時候,他便犯下了一個歷史性錯誤。南斯拉夫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南〕斯拉沃留布?久基奇:《塞爾維亞自由主義的破產:約?布?鐵托政治清算的技巧》(Sl*oljub Djukic'; Slom srpskih liberala:Tehnologija politicˇkih obracˇuna Josipa Broza Tita),貝爾格萊德:1990,第40頁。還有資料說,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鐵托已經預感到南斯拉夫聯邦難以繼續存在下去,因為他看到國內到處都出現了對峙的局面,各種民族主義頑症難以克服,聯邦的基礎正在動搖。1978年,鐵托的老戰友斯韋託扎爾…泰波?伏克曼諾維奇問他為何這麼“憂鬱”,是否黨和國家出了什麼問題時,鐵托回答說,已經沒有南斯拉夫、沒有黨了。克?曼切夫:《巴爾幹各國人民史(1945~1990)》第4卷,第296頁。

所以,我們有理由說,20世紀70年代,南斯拉夫聯邦之所以能繼續存在和發展,是因為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鐵托,存在一個唯一的政黨南共聯盟和有一支團結的軍隊。鐵托逝世後,南斯拉夫聯邦一直在“聯邦”和“邦聯”的風雨中飄搖。

南斯拉夫聯邦解體(1)

東歐劇變與南斯拉夫聯邦

20世紀80年代末,南斯拉夫聯邦的社會矛盾和經濟危機激化,在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和西方大國干預的國際背景下,南斯拉夫聯邦的*被國內外敵對勢力政治化和國際化,聯邦內部危機加劇。各共和國紛紛退出聯邦,出現各共和國之間和民族混居地區的衝突和戰爭,南斯拉夫聯邦最終被解體。

東歐劇變

1948年的南蘇衝突、1956年的波蘭和匈牙利事件、1968年的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80年的波蘭團結工會運動等,都給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創傷,使它們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而1989年秋髮生在東歐國家的劇變則使該地區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東歐劇變後,形形色色的政黨和組織在短時間內競相出現,每個國家幾乎都存在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大大小小的黨派。議會選舉、總統競選、“休克療法”,造成了這些國家社會政治力量的尖銳對立,陷入了嚴重的無政府狀態。

東歐各國社會制度的劇變始於波蘭,緊接其後的是匈牙利、*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旋即蔓延到東南歐的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最後結束於南斯拉夫聯邦。

波蘭率先發生劇變,成為“帶頭羊”。波蘭統一工人黨1988年底和1989年初舉行的10屆10中全會成為波蘭政局歷史性轉變的催化劑。全會透過的第一個檔案《黨內改革是革新的改革戰略取得成功的條件》中,主張建立以議會*和公民社會為基礎的社會政治制度,實行三權(立法、行政和司法)分立制度,發展三黨(波蘭統一工人黨、統一農民黨和*黨)聯盟,為反對派提供議會席位(但必須承認憲法),波蘭統一工人黨放棄了對國家政權機構的領導權。第二個檔案《關於政治多元化和工會多元化問題的立場》的頒佈,為被禁達7年之久的波蘭團結工會恢復活動開了綠燈,為召開各黨派的“圓桌會議”掃清了道路。

1989年2月6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