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們南斯拉夫人有許多理由值得滿意。”1956年3月28日《戰鬥報》。
正當南斯拉夫和蘇聯及東歐國家關係全面改善的時候,1956年6月和10月在波蘭和匈牙利發生了政治事件。當時,蘇聯領導人把波匈事件的發生歸咎於南斯拉夫的影響,又開始責備起南斯拉夫,從而使南蘇關係再度緊張起來。為了試探南斯拉夫領導人對東歐局勢的態度,並向南斯拉夫施加壓力,赫魯曉夫於9月19日悄悄到南斯拉夫的亞得里亞海岸“休假”同鐵托舉行會談。一週後,鐵托飛赴克里米亞作“狩獵旅行”,同赫魯曉夫繼續交換意見。雙方除了討論相互關係外,當然也談到波茲南事件和流血後的波蘭局勢,以及匈牙利出現的一些局勢動盪的跡象。鐵托向赫魯曉夫明確表示,他認為,拉科西拉科西?馬加什(1892~1971年),曾任匈牙利共產黨總書記、匈牙利勞動人民黨第一書記、部長會議主席等職。1956年7月以犯有“個人迷信和破壞社會主義法制”錯誤被解除黨內外一切職務。1971年在蘇聯病逝。不是一個正派人,無力領導匈牙利。他還認為,東歐國家正在放棄斯大林年代的一些做法,朝著更加*化的方向發展。社會主義國家之間正在建立一種新型的關係。
鐵托的這一觀點最鮮明地反映在他11月11日的普拉演講中。演說全文見1956年11月16日南斯拉夫《戰鬥報》。鐵托在講話中闡明瞭“波匈事件”的根源和南斯拉夫的立場。他指出,東歐國家出現動盪一方面是蘇聯對這些國家內部的革命力量還缺乏足夠的信心,另一方面是這些國家的制度問題。也就是說,這一切不僅僅是個人崇拜問題,而且是一種使得個人崇拜得以產生的制度問題。這是問題的根源所在,也正是最難以根除的東西。
由於這些國家官僚主義盛行,一長制專橫跋扈,又由於不尊重勞動人民的意願,破壞*和法制,所以出現威脅社會主義生存的亂子是必然的。同時,鐵托還認為,10月24日蘇聯第一次出兵干涉儘管是應格羅格羅?埃爾偌(1898~1980年)曾任匈牙利勞動人民黨中央第一書記。1944年從蘇聯回國後,歷任交通部長、財政部長、內務部長。1956年7~10月任勞動人民黨中央第一書記。1956年匈牙利事件後僑居蘇聯。1980年3月在匈牙利逝世。的請求進行的,但卻是絕對錯誤的;11月4日第二次出兵干涉同樣令人遺憾,但卻是必要的,因為在匈牙利出現了社會主義遭到顛覆的危險。
總之,南斯拉夫既支援波蘭和匈牙利人民提出的加強*、獨立和平等的要求,又反對將事態擴大,造成流血衝突。南斯拉夫還主張:當匈牙利的情況穩定和平靜下來以後,蘇聯軍隊必須立即撤出。南斯拉夫強調,應該從制度上進行改革,批判消極的東西,傾聽群眾和人民的呼聲,以杜絕在社會主義國家發生類似“波匈事件”的悲劇。這裡,我們看到,南斯拉夫領導人對“波匈事件”的評價跟東歐劇變後大多數人的評價已很接近,凸顯了他們對這些事件發生原因的深刻了解和認識。
南斯拉夫從“波匈事件”中進一步認識到,戰後初期東歐國家普遍採取的國家集權主義形式必須改變。許多黨掌權後,國家機構龐大,高度集中,結果黨政不分,削弱了黨和群眾的聯絡。保持這種國家集權主義形式不僅會造成官僚主義,而且會破壞社會主義制度在政治上的穩定性。南斯拉夫正是透過反對中央集權主義和反對官僚主義,來鞏固社會主義自治制度,加強社會主義*。正是由於南斯拉夫在這一段時間裡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才避免了出現類似“波匈事件”的危機。
。 想看書來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
改革與危機
〖1〗1965年的經濟和社會改革南斯拉夫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認真總結1961年上半年實施經濟改革以來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決定實行新的經濟和社會改革,以進一步擴大企業的自主權,在更廣泛和深入的範圍內進行改革,給傳統的官僚主義模式再動一次手術。
1965年7月24日,南斯拉夫聯邦議會正式透過在全國進行社會經濟改革的決議和法律。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利用商品貨幣關係,發揮市場的作用,實行自治計劃商品經濟。官方有關的檔案認為,“當前改革的基礎是在整個經濟機制中確立各種穩定因素”,“是為了迅速地發展更加集約化的經營,以便使我國經濟有條件能廣泛地參加世界市場”博里斯?克拉伊蓋爾:“在聯邦議會、聯邦經濟委員會所作關於經濟改革的報告”,《經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