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村莊,雞鳴陣陣,犬吠聲聲,充滿了鄉間的野趣,他們一邊漫步一邊欣賞著沒途的景緻,體驗著這美麗的田園風光,身處於這種恬靜幽美的郊外,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著自然的風光,眼見這如詩如畫的雅境,他們不禁心曠神怡,幼薇深有感觸地說:“怪不得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辭官不做,寧願作一個村夫了,這大自然美麗的賜與誰願意辜負,這美麗的田園風光分明是一張色彩鮮豔的圖畫,”“不只是圖畫,比畫更有靈性,應該叫桃園仙境才對,”庭筠說:“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鼻祖,他的詩追求自然的真趣,清新雋永,雅逸不凡,詞句清麗,意境曠遠,且合於自然之理,不事雕琢而得天然之趣,比如他的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把那種恬淡悠閒的田園生活表現得出神入化,又如:‘綠樹樹邊合,青山廓外斜,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蘢裡,欣得返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等等一些詞句都是表達對美麗自然的嚮往,對田園生活的留戀,實際上是對官場上爭名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厭惡,因為對現實的不滿才寄情于山水田園之間,東晉時期社會黑暗,政治不清,朝庭*,官場昏暗,民不聊生,而他又不願意隨波逐流,不習慣於奉迎拍馬,不願為五米折腰,他本是一個閒雲野鶴似的人物,不慣世俗的紛擾,所以他的詩都透著一種隱逸的情趣。”幼薇聽先生說得頭頭是道,不禁莞爾,“先生所言,真是一針見血,好象你就是陶淵明的知音一樣,要不然何以你對他的創作風格分析得入木三分,還對他的思想情趣瞭解得如此深刻透徹?如果陶淵明生在本朝說不定能和你成為知交,”飛卿說:“能和這樣的人做朋友也不枉此生,人生得一知已足矣,這樣的知己只怕是今生無望了,你年輕還不懂人世間的險惡,我久歷官場,飽嘗其中的艱辛,我的屢不得志,就是因為不願趨炎附勢,不願奉迎拍馬而且生性梗直,所以得罪了不少人,而受到小人的嫉恨,屢受貶謫,都是性格使然啊,人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加之世風日下,我這一生恐怕要碌碌而終了,象這次被罷官,也是因為這些原因,話說回來,如果不是罷了官,今天也不會有機會與你在這裡遊山玩水,體驗野趣了,他們邊聊邊走來到一處河塘,河水悠悠,碧波萬傾,水光瀲灩,河岸邊楊柳依依,波光倒影,景色怡人,飛卿看到這些美麗的景緻,對幼薇說:“與你相處這麼多的時日,還不曾見過你指物呤詩,何不趁此機會讓我見識一下你的詩情,就以此楊柳為題既興賦詩一首如何?”幼薇笑著說:“先生好會消遣人,學生有何才情可言,即使小有成績也是得益於先生孜孜不倦的教誨,但先生既然有命學生豈敢不從,雖幼薇才疏學淺,也只好勉為其難了,只怕貽笑大方,還請勿怪,因沉呤有傾,啟朱唇,傳妙音,如清泉一縷汩汩而出: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這首詩不管是意境還是表現手法都是上上之作,語言清麗,視野開闊,由遠及近,由表及裡,由景及情,縱橫捭闔,揮灑自如,情景交融,意趣橫生,而且用筆老到,對仗工穩,這哪象是一個年十四歲的孩子的詩作,飛卿看後,歎服不已,大加讚賞,幼薇受到先生的讚揚,有些面紅,但心裡還是樂滋滋的,能夠得到先生的賞識,令她很振奮,先生一般很少讚美人的,他一向自視甚高,當今世上僅有極少數人入得他的法眼,一般的文人他是不屑一顧的,能得到他的讚賞就是對自己莫大的鼓勵,想到這些她的心裡彷彿憑添了許多勇氣和力量,她不禁兩眼含情,面若桃花痴痴地注視著飛卿,口裡沒有言語,暗下思忖記得先生曾經說過人生得一知己足已,能找到象陶淵明那樣的知己此身死而無憾,我若能做先生的紅顏知己,我也此生足矣,哪怕象陶淵明一樣甘守清貧,行樂於山水之間,逍遙於桃園之境,多麼愜意的人生,多麼激動人心的嚮往,與先生相處的這些時日,自覺得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光,是先生你讓我知道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是你讓我在黑暗中見到了光明,是你在我心靈的廢墟里種下了希望的種子,你是我快樂的源泉,你是我進取的動力,你是我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你是我此生不捨的情緣,擁有你的日子裡,天空是那樣明朗,白雲是那樣的悠揚,月兒是那樣的閃亮,花兒是那樣的芬芳,鳥兒是那樣的歡唱。幼薇一邊痴痴地想著,一邊目光迷離地注視著先生,不勝嬌羞地說:“不知幼薇是否夠資格做先生的紅顏知己,如蒙不棄,願與先生長相守”看著她美麗的容顏,看著她明媚的秋波,聽到她深情的表白,飛卿只覺心神一蕩,這是來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