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的火焰山一樣的火紅的石圾,來到此地令人有一種與世隔絕之感,這裡很多景物都是世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彷彿來到遙遠的天國,它的獨特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人文景觀以及神秘的傳說融合在一起,彷彿世外仙境,悠久的文化傳說和神秘的歷史遺蹟相互映照,讓人徘徊在現實與虛幻之中,給人一種恍然若夢的感覺,那些獨特的建築與自然及地理環境混為一體讓人籠罩在一種神秘的氣氛之下,善者心生敬畏,惡者不寒而粟,此時的幼薇彷彿置身神秘的天國,心中對道教又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她追尋古人的足跡體驗道的真正內涵,從而領悟到一些生命的真謗,這裡真是悟道的理想世界,怪不得張天師要選擇這裡作為他修道傳教的聖壇,可能找遍天下也難以再找到這樣的得天獨厚的理想去處,當年天師來到這裡後就再也不想踏出一步,想必這裡的一切都給予他非凡的感悟,自己來到這裡也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滋味在心頭漫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共鳴,呼喚著她不斷地接近理想的世界,她不禁為造化的神功而驚歎,她不禁為這裡神秘而肅穆及親和之氣而頂禮膜拜,在這裡幼薇感到造化神工與人類非凡的創造力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作為道教的忠實信徒,幼薇感到驕傲,感到無比榮光,透過閱讀各代真人留下的文獻資料以及相關的歷史記載,對那些先賢,心底油然而生敬意,幼薇真真切切地在道教的聖殿裡穿行了一回,心裡的感動是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對道教也有了更深沉更透徹的認識,站在張真人的雕像面前,看著他的仙風道骨,她彷彿與這個道教聖人進行心靈對話,她感受到他的親切和偉岸,她感受到他的高遠和博大,,她感覺到他的睿智和非凡的魅力,從未有過的靈魂的皈依和歸屬感再次堅定了她的信念,她願意為道而獻身,她發誓要努力求學早日成為道德高深的人而拯救天下受苦受難的蒼生。在參觀完龍虎山後,幼薇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了這個道教的發源地。她踏上趕往咸宜觀的旅途,她從沒有出門這麼遠而且這麼久,她有些思念姐妹們和弟子們。
第29章 誤佳期飛卿碰壁,知冷遇幼薇傷心
幼薇風塵僕僕地回到咸宜觀,姐妹們自然高興地歡迎她的歸來,互相說一些別後的思念之情後,幼薇詢問了別後觀裡的一些瑣碎事務,就準備去休息,有一個師妹告訴她說三天前發生一件可笑的事,說有一個男人找觀主,這個人好生奇怪,竟敢旁若無人地直呼觀主的名號,也不灑泡尿自己照照,就他那衣衫不整,一副潦倒落魄的樣子也配找我們觀主,你說好笑不好笑,一邊說著一邊還笑著回味當時滑稽的場面,幼薇仔細詢問那人相貌以及衣著打扮,那師妹就把那天那人來的情況從頭至尾告訴了幼薇,邊回想邊斷斷續續地把那人的體貌特徵和衣著情形以及語音特點都告訴了幼薇,幼薇聽了她說那人身材高大,濃眉大眼,闊口咧腮,面相象一個武官,而衣著卻又象是一個落魄的文人,穿著綢布長衫,卻陳舊不堪,渾身打滿了皺摺,外表粗獷,嗓門大,他一進門就可著嗓子大聲嚷嚷,幼薇幼薇地叫著,全沒一點規矩,我每還道是觀主老家來的人,問他姓氏,他說姓什麼。。。。。。啊姓溫,我心裡捉摸沒有聽說過觀主老家有姓溫的親戚,因而懷疑他是覷著觀主出遠門而前來訛詐,就問他找觀主有何事,那怪人卻說不便與我分說,只能與觀主當面才能說清,我告訴他,觀主不在,他以為我哄他,直往裡撞,口裡還是不停地叫著,我心裡有些不耐煩,說你這人好沒道理,平白無故地大聲叫我們的觀主的名諱,問你找觀主有何事,你卻吱吱唔唔說不出一個理由來,究竟有何事,清天白日,我們這裡全是女道士,你一個大男人無緣無故地往裡撞,口裡大聲叫嚷,全沒一點規矩,道門清靜之地,豈能由著你胡作非為,接著我們幾個姐妹就把他趕走了。聽了她的述說後,幼薇心裡陡地一驚,心想那是飛卿,不知他找自己有何事,為何他落魄到這種地步,心下不禁為他擔憂起來,她覺得這位師妹做得過分了,不應當以衣著取人,不應該轟走他,止不住心酸,眼中流出淚來,語氣嚴厲地說:“你們這些人枉自出家,修行多年還免不了市膾,全無半點道德修養,告訴過你們多次不要勢利,出家人要時時注意自己的德行,待人要和氣,你們就是不聽,我一再告誡你們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要遵從道家的規矩,不能辱沒師門,你們卻口是心非,我只離開幾天就出現這樣的事,說出去會讓人覺得我們是一群汙合之徒,是假道學,全無待人的寬和肚量和善心。”聽到她義正嚴辭的話,看到她悲憤交加的樣子,那位師姐有些不知所措,心下有些茫然不解,即使自己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