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1 / 2)

小說:金玉仙緣 作者:打死也不說

來堅辭和推拒。於是“須菩提祖師”在這種看似尷尬的情形下,以戒尺敲打孫悟空等方式留下了“盤中之謎”;而孫悟空則在“一班聽講的,人人驚懼”,大眾師兄們的放言指責下得到了“學一個不老長生”,“悟徹菩提”的契機。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二十七)

而做為佛教中入道的標誌性門檻“玄關”,在《西遊記》一書也有三處提及,第一處提及是在第六十四回《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中,四位元體為植物類的妖怪“孤直公、凌空子、拂雲叟、勁節十八公”對被攝來的唐僧,假意“敢求大教”(此大教當為佛教,依後續的情節來看,眾妖攝來唐僧的目的不是“敢求大教”,而是為了讓唐僧和另一女性妖怪“杏仙”成婚而設下的美人局),作者借唐僧之口而抒發的一首頌子:“禪者靜也,法者度也。靜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滌慮,脫俗離塵是也。夫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至德妙道,渺漠希夷,六根六識,遂可掃除。菩提者,不死不生,無餘無欠,空色包羅,聖凡俱遣。訪真了元始鉗錘,悟實了牟尼手段。發揮象罔,踏碎涅槃。必須覺中覺了悟中悟,一點靈光全保護。放開烈焰照婆娑,法界縱橫獨顯露。至幽微,更守固,玄關口說誰人度?我本元修大覺禪,有緣有志方記悟。”

這首頌子,涵蓋的內容較多,其中的“禪者靜也,法者度也。靜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滌慮,脫俗離塵是也”是種“打坐參禪”,與“悟徹菩提”相關的概念(前面已有提及);“夫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則是要人們重視這個生在“人界”,得遇佛法這樣一個修行的機會,以免再次墮落輪迴,而“中土難生”則又流露出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渺漠希夷,六根六識,遂可掃除”則是要人們“祛除六賊”,“六根清淨”是對修行者的一個先決要求;“菩提者,不死不生,無餘無欠,空色包羅,聖凡俱遣。訪真了元始鉗錘,悟實了牟尼手段。發揮象罔,踏碎涅槃”則是全面地概括了“菩提(聖樹)”的神明內涵和概念(前面也有提及);“必須覺中覺了悟中悟,一點靈光全保護。放開烈焰照婆娑,法界縱橫獨顯露”是指“悟徹菩提”後,不滅的靈魂之光成就為神明,縱橫“法界”“不生不滅”;“至幽微,更守固,玄關口說誰人度?我本元修大覺禪,有緣有志方記悟。”則是以“至幽微,更守固,來說明“玄關”之玄,而“玄關口說誰人度?”則是喻示打破“玄關”的難度非常大,一味的“唸經拜佛,打坐參禪”是不夠的,還必須得具備長時間“苦修”的毅力和“悟徹菩提”的智慧能力。而《西遊記》書中的唐僧,除了“一性至誠”外,其在祛除“六賊”和智慧能力方面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如:取經途中孫悟空為了預防唐僧被“紅孩兒”擄去,“把唐僧撮著腳推下馬來”倒騰了一下,唐僧就“大怒,哏哏的,要念《緊箍兒咒》”;因飢寒所困而受豬八戒攛掇,出了孫悟空的圈子而入了“兕大王”的圈套;因害怕被強盜誅戮而而戰戰兢兢跌下馬來而高叫“大王饒命……”;當孫悟空看穿了黃眉怪假名“小雷音寺”設下的局子,勸告唐僧“決不可擅入,恐遭毒手”,唐僧仍執意入局等等,相關例子很多),所以,其修行了十世(《西遊記》書中的說法),仍然是“我本元修大覺禪,有緣有志方記悟”,只能記住相關“玄關”、“菩提”這些事情和道理,尚不能進入“悟徹菩提”的“境界”。

《西遊記》書中的第三次提及“玄關”則是在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剗盡三三行滿道歸根》中,觀音菩薩看了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諸神繳來的唐僧的災難簿子後,認為“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唐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即令再生一難。於是受如來吩咐,使神威駕送取經後的唐僧師徒回東土大唐的“八大金剛”就將唐僧師徒從空中撂在了通天河的西岸。《西遊記》的作者在此做了一首詩:“九九歸真道行難,堅持篤志立玄關。必須苦練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還。莫把經章當容易,聖僧難過許多般。古來妙合參同契,毫髮差殊不結丹。”

在這首詩裡,作者又提及了“玄關”。不過結合《西遊記》的相關內容,以及觀音菩薩認為唐僧尚“少一難”等因素來看,這裡的“玄關”以拔渡唐僧為主。作者的“莫把經章當容易,聖僧難過許多般”這兩句詩也說明了這一點。而這個“玄關”起始後難度也是非常巨大,先是被馱唐僧師徒過通天河的白黿淬下水去,上東岸後夜裡又遇到陰魔作號,施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