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3 / 4)

小說:金玉仙緣 作者:打死也不說

仙儀衛天尊”顯靈後先自我介紹,然後又對真宗皇帝趙恆讚賞了一番,“乘雲而去”。這番自我介紹為趙家天子成為“正統嫡傳”,“奉玉帝命,總治下方”找到了說法。為“順應天意”,宋真宗為老子上聖號為“混元上德皇帝”,在宮內滋福殿設“玉皇像”供奉,上聖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力倡道教為天地正宗第一教,推崇《老子化胡經》。到了宋徽宗年間,這種情況更是愈演愈烈,這個“大覺金仙”的稱呼就是這種情況下出籠的。按照《老子化胡經》和“三教出一門”的理論,佛教就是道教的子系宗教,既然是子系宗教,又來到中土傳播,那其名稱就該“皈正”,就得“正名”。所以,宋徽宗就和他的臣屬們綜合道教對神明的稱呼方式和佛教的一些理念,為佛教的神明和信徒們量身打造出了一系列具有道教韻味的名稱,據《宋史•徽宗紀四》記載,“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詔:佛改號大覺金仙,餘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在這場“正名”活動中,“佛陀”品階的神明被“正名”為“大覺金仙”,菩薩品階以下的神明則被“正名”為“仙人大士”。不僅如次,連和尚、尼姑都得“改號”。至於當時的佛門信徒們對這場“正名”活動,心中是不是誠服已不得而知。但是鑑於中國自古以來宗教活動都是在政權體系之下執行的這種社會氛圍,在權力體系的倡導下,佛門信徒們對這場“正名”活動即便是心中不服,那也是得口服的,也是得執行的。

在《西遊記》作者生活的明代,這個“大覺金仙”的稱呼仍然還在持續沿用,可見其影響力之久遠。儘管經過幾百年的流傳,“大覺金仙”這個稱呼中蘊涵的輕貶之意也許早已被人忘卻,但是做為“佛陀”品階神明的另稱,寓意並沒有變。在須菩提祖師現身的形象詩中,有“大覺金仙”這樣的稱謂,也就說明須菩提祖師的神明品階是和“佛陀”同級或者之上的。不可能是“菩薩”品階以下的任何神明。綜合“須菩提祖師”“大覺金仙”這種佛陀級(之上)神明的品階,以及在《西遊記》書中對羅漢類神明的相關描述,可以得出肯定的結論,“須菩提”羅漢儘管與“須菩提祖師”的名字相同(事實上“須菩提”羅漢還有須浮提、須扶提等等諸多漢文譯名,以“須菩提”羅漢多個漢文譯名中的一個相同名字來與《西遊記》書中的“須菩提祖師”對照也是偏頗和不全面的),但是除了名字相通外,無任何匹配特徵。“大覺金仙”級的須菩提祖師,也絕對不可能是“羅漢”品階的神明。

《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十七)

七、佛教的“信眾”問題

佛教的神明被我們簡單的進行了羅列,但是我們仍然無法找出《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在佛教(漢傳大乘佛教)神明中的位置。看來要弄清“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要做進一步的探討,就有必要先簡單探討一下佛、道兩教在跨越千年鬥爭中的一個具有廣泛性的“信眾”問題(只限對中土信眾探討)。

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其都有龐大的“信眾”,但是這個“信眾”並不是整齊劃一,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這個“信眾”當中,也一樣存在有差異的問題,且是種很大的差異。為了區別這種差異,我們以客觀的角度(不一定恰當),可以把這個“信眾”簡單的分為“真”信徒群體、“模擬”信徒群體、“經營性”信徒群體、“大眾”信徒群體這四個類別。這裡我們就以佛教信徒為主,對這四個類別的群體,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和了解。

㈠“真”信徒群體,所謂的“真”信徒,是指立志修行的這一類信徒,這類信徒修行信念堅定,讀經誦法,遵依戒律,堅持以佛陀制度修行,對佛教無比虔誠的一個群體。其能堅定的祛除“六賊”的干擾,生活中無任何奢侈要求,對物質需求只要能最低限度的維持生命即可的一類群體,不過要說這類“真”信徒是個群體就稍顯誇張,實際上這一類“真”信徒可謂是鳳毛麟角。為數不多。屬“小眾”群體,但是這個“小眾”群體在佛教中的地位歷來都屬領袖群體、中堅力量、高知階層中一部分。不過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這個“小眾”群體在佛教中的地位尚不得而知。不過現實中這個“小眾”群體還是存在的。如遼寧省海城市大悲寺的僧眾就是這樣的一個僧眾團隊,有人考證說海城市大悲寺僧眾是國內唯一做“法事”不收費的僧眾團隊,海城市大悲寺是國內唯一沒有設立功德箱的寺廟。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下,有這樣為了信念,為了保持心中一方淨土而堅苦修行的僧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