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1 / 4)

咭病薄�

夫物不產於秦,而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大家一邊聽張書記的精彩講話,一邊看著李斯辭彩華麗,排比鋪張,音節流暢,理氣充足的《諫逐客書》,都陷入深思之中。

張書記接著說:“李斯的奏章中有幾句很精彩,如:泰山不嫌土石,才能那麼高峻;河海不擇細流,方能那麼深廣;君王廣開才路,方顯堂堂氣度……其他的我就不再重複了,大家可以看材料。

“秦王政是一口氣讀完這份奏章,恍然大悟:‘好奏章,好奏章啊!不是它的提醒,險些鑄成大錯,危險啊!’他立即令御史大夫,馬上行文咸陽及各州郡,立即撤逐客令,已被驅逐的賓客,馬上請回,已經削職的賓客,全部官復原職。他又派人快馬加鞭追至驪山腳下,找到了李斯,讓其官復原職。

“原來李斯是楚國上蔡人氏,出身布衣閭巷,曾經當過郡縣小吏,後來成了荀子的學生,滿腹經綸,志向遠大,被呂不韋招為門下,為舍人。後經呂不韋推薦給秦王政,得到了秦王政的器重,拜為客卿,秦統一後,官至丞相。

“李斯在幫助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大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主張廢諸侯,行郡縣,統一文字和度量衡,秦王朝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輝煌成就是與李斯分不開的。”

緊接著,張書記又講了第二個故事。

“公元七世紀,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時代,在隋亡唐興,群雄逐鹿的關鍵時刻,鹿死誰手?誰來收拾局面,由天下大亂走向天下大治?李世民以其所特有的才能和魄力,駕馭著歷史的航船穿過驚濤駭浪,達到勝利彼岸,成為群雄中的佼佼者。

李世民生於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9年—649年),他自幼聰明,胸有大志,善謀果斷,文武兼備,智力過人。

在李世民即位時,唐朝中實際上有三個政治派別,一派是李淵的,一派是自己的,再就是李建成的一派。擺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迫切任務是:如何讓父黨心安理得?如何消除敵黨疑懼?如何控制自己親信的權欲?既要防止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又要樹立皇帝的威信。

他登上皇位後,首先公佈了一份“功臣”名單,這名單共有43人,這裡既有太上皇的心腹,也有李建成的黨羽,當然更有自己的心腹,這樣開誠佈公,化敵為友的做法,沒有博大的胸懷是辦不到的。

雄才大略而從諫如流,兼聽納諫的唐太宗,在他執政的貞觀年間,君臣和諧共事,諫諍蔚然成風。

在唐太宗的倡導下,20年間諫臣盈庭,先後向他進諫的人不下30。除最著名的魏徵外,還有劉泊、岑文字、馬周、諸遂良等人。其中魏徵一人前後所諫二百餘事,數十萬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魏徵,他原是李建成的謀士,曾經獻出儘早除去秦王的秘策,可惜沒被李建成採納。玄武門之變,魏徵成為階下囚。一日,唐太宗氣憤地問他:‘你為什麼離間我們兄弟?’魏徵毫不畏懼地說:‘先太子早聽我的話,絕無今日之禍!’唐太宗見他臨危不懼,又深知他的才幹和為人,訓斥之後,反而讚賞他的才華和勇氣,李世民不記前嫌,委以重任。而魏徵也竭盡全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輔佐唐太宗治理國家。

一次,有人在唐太宗面前告狀,說朝政中三品以上的大臣,都歧視李泰。魏王李泰是唐太宗的第四子,聰明多才,唐太宗很寵愛他。於是他怒氣衝衝地把大臣們召集起來,指責一通,聽完唐太宗的指責,看到他那鐵青的臉色,房玄齡等大臣都嚇得汗流浹背,連聲謝罪。這時,只有魏徵挺身而出。他首先申明沒有人歧視李泰,又闡明瞭臣子和李泰應同等對待的道理。唐太宗聽了魏徵的話,方知理屈,復轉怒為喜,下詔,賜給魏徵一千匹絹。

一天,唐太宗退朝後回到後宮,滿面怒氣,見到長孫皇后,說:‘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這個老傢伙!’

皇后問是誰,唐太宗大聲說:‘有誰?還不是魏徵老兒,他經常當眾頂撞我。’皇后立即換上朝服,站在庭院中,太宗驚問:‘這是幹什麼?’

妾聽說“君明臣直”,魏徵正直敢言,正表明陛下是聖明的君主,妾不敢不祝賀!’皇后祝賀說。

李世民聽罷醒悟:為君心胸要寬廣呀,厚德載物是大境界大智慧啊。

長孫皇后死後,太宗悽然地追念她:‘常常規諫,彌補了朕很多過失,現在再也聽不到你的良言了,朕失掉了一賢內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