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09(2 / 4)

心也是瞧不起這些蠻夷的,與他們合作,卻也未必把他們和自己放到一個平臺上。

把李信從墨盒撤走?

哪有阿卜杜爾說的那般容易!

李二郎是先太子一派的人……

朝中有曾經自刎以明志的寧王在,程太尉已經不想觸寧王這個黴頭了。他也是要名的……為了對付一個小卒,再來一次寧王在廷議時自刎一事,他這個太尉也當到頭了。絕不能對李二郎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再治罪召回了……

再者,皇帝陛下心性仁厚。先太子一脈的人,皇帝陛下都留了人活口,又怎麼可能事後跟李二郎清算?

李二郎身上貼著先太子這個標籤,就讓程太尉投鼠忌器,不敢再大動作了。

程太尉在屋中來回踱步,時不時眉頭緊皺,又時不時鬆懈開。

他最後一次停下步子時,終於生了一個狠毒的主意——既然無罪,那就給他安罪。既然不能用,那就除掉!

只有李二郎從墨盒挪開,只有李二郎死了,一切就會完全按照自己所想的發展了!

程太尉當即坐於書案後,開始快筆寫書。他一邊說自己即將回京之事,讓朝中安排;一邊又向皇帝陛下稱讚李二郎在邊關之功,說起李二郎與烏桓王的合約,提議皇帝陛下給李二郎封侯封爵,親派臣子去墨盒嘉賞李二郎。提意見者,當拿主意者。程太尉順便提了朝中幾個大臣的名字,皆是自己的心腹。

吹了吹竹簡上的筆墨,程太尉出門,讓人快馬加鞭往長安送信。以他對皇帝陛下的瞭解,皇帝陛下自然會照自己寫的這般去嘉賞李二郎。

程太尉冷笑兩聲,又去寫第二封信了。這第二封書函,是給自己的舊日部屬,曾經的江北程家軍,現今的幷州程家軍。他讓部下擇日準備出行,繞過幽州前往極北,要便衣行事,以防被人發現。知道李二郎武功蓋世,程家大郎多次派人攔殺李二郎。雖沒有成功,卻也有了經驗。程太尉吩咐要大批人馬,並且指出李二郎的弱點所在。

程太尉之前從未親自拿主意對付李二郎,因為李二郎在他眼中,始終是小輩,小朋友。跟小朋友撕破臉,實在太難看了。

然現在不一樣了。這個小朋友已經成長為了足以讓程太尉平視的存在,他連兩國戰事都能加以影響。阿卜杜爾只想撤走這個人,程太尉卻知道有這個人在,自己的謀算總是不會成功。他親自出主意,親自佈置軍隊,讓人誅殺李二郎!

這支軍隊要與朝中派去墨盒的人合作,將一舉殺掉李二郎,讓事態發展重新有利於程太尉!

寫完這封若有鏗鏘兵馬相召的書函,程太尉到窗前,招下信鴿,將竹筒綁於信鴿腿上。他拍了拍信鴿的翅膀,放它飛上天空。

信鴿衝上天空,雪白的身影在雲霧間飛一般地梭走。時隱時現,穿雲吐霧。天最高的地方,層層白雲撲卷,一浪又一浪地堆積。在人間看不到的地方,陽光照在層雲間,金紅相間,霧氣繚繚。太陽落下去,堆積在一處的雲層上的光芒也暗下去。一路往南,再偏向東去。光影越來越暗,暗色中,又有聖金色的月光交替升起。

一道黑色的影子在雲霧間飛過,一頭扎入雲中,恍無痕跡。在某個時刻,鷹聲清亮,月光清輝灑在黑鷹身上,將它的翅膀邊緣鍍上柔光。月色隨著鷹身旋轉,隨著鷹聲從上一路向下。

天地間再一聲嘹亮鷹鳴,大鷹從高空俯衝而下,撲向山間行路的年輕郎君。

李信捂了下臉,擋住大鷹那尖銳的鷹爪:“行了行了,你叫得我耳朵疼。”

黑鷹落在李信肩上,爪子又在他肩上抓了兩把。大鷹發洩完了怨氣,才雄糾糾氣昂昂地跟著自家主人一同上山。李信一身灰白武袍,身形頎長,行在黑夜山路上,真有翩翩郎君的風采。

月光照著前方山路,李信則跟隨大鷹的指示,去山上與自己的妻子相匯。

他傍晚從烏桓王那裡回自己府邸的時候,就得知聞蟬不在。落落寡歡地用了一頓獨自一人的晚膳,李信從總在窗臺上蹦來蹦去的大鷹腳上找到了聞蟬留給他的信。她說自己給李信準備了驚喜,讓李信上山找她。

李信對自己養的這隻鷹哭笑不得:是不是他沒有注意的話,它就不會積極地來給他傳信?

他和它到底多大仇啊……

李信對聞蟬所謂的驚喜倒沒有抱太大期待,他主要是在半路上遇到了下山的護衛一行人。護衛們說聞蟬要他們下山,把她一個人留山頂。李信一聽之下,神色凜然。知知那般膽小,一個人待在山上,得多害怕?

他得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