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決定
這也是張思毅畢業後直接選擇工作的原因之一,沒有經濟獨立就沒有真正的自由,二十幾歲年紀的大男孩,哪一個不想盡快走上社會施展雄心抱負,哪一個不想自立自強?
廖俊也非常認可張思毅的說法,但是對於有穩定收入的工作,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觀念:“其實剛工作拿工資的時候我也挺開心的,雖然時不時會反思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一到月初發工資,手裡有了錢,就覺得自己還能撐一段時間,而且是越往後越有怠性,懶得去改變……因為一點點利益的甜頭陷在深淵裡,漸漸麻木,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隨波逐流、得過且過,現在回想起來,那種感覺真的很可怕。所以我覺得還是得看情況,如果做的不是自己發自內心想做的事,就算短時間內靠這個經濟獨立以後也會後悔。不如把眼光放遠一點,忍受一下短時間的貧窮好好打基礎,就當是磨一磨自己的心性,其實三年很快就過去了。”
張思毅聽了廖俊這一席話,深有感觸,不由開始反思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
的確,已經能獨自勝任各類小型專案的張思毅看起來似乎在職場上順風順水,成長得也很快,但他自己知道,隨著時間的推進和投入專案的增加,他本科期間學到的東西已經漸漸不夠用了,似乎有一個坎兒擋著他更進一步。
張思毅當然也想去唸碩士,這已經不再是一時衝動的選擇。然而,在安於現狀的情況下,在不捨得與顧逍分離的前提下,他的決定彷彿進入了無盡的拖延期。
總有一天會回去念碩士——總有一天是哪一天?三十歲?三十五歲?
這樣日復一日,張思毅都已經能預見六年之後,他到了顧逍現在的年紀,還是和現在一樣,只能活在顧逍的羽翼之下,做對方的小跟班……
知道有人會一直護著自己,就容易不思進取。
想到這一點,張思毅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與恐慌。
他忍不住問廖俊:“那你後來是怎麼下決定的?”
“我去問了身邊念碩士的朋友和學姐學長,問他們唸了碩士有沒有後悔,”廖俊笑了笑,說,“幾乎十有*說沒有後悔,還建議我想念就趕緊念。職場混得久了,人容易浮躁,很難再靜下心來學習,因為工作講究效率,大多數時候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過程,更沒可能有完整的時間去建立一個知識體系。”
張思毅一怔,廖俊說得不錯,譬如剛入職時顧逍讓他和杜芮軒做的青年公寓專案,半天就要求出方案,而讀書期間他們卻有大把的時間去為一個設計反覆推敲、進行思考,這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而且,有時候我們的猶豫可能只是懼怕離開原先那個環境帶來的安逸……”廖俊低頭喝了口麵湯,道,“所以說,還是一鼓作氣把夠一輩子用的基礎都打好,反正都是要走這條路的。”
吃過飯返回賓館,張思毅躺在床上,大腦紛紛雜雜的,全是中午吃飯時廖俊說的那些話。
外面雨越下越大,淅淅瀝瀝,飄灑在玻璃窗上,像是用鉛筆在紙上排下一串的速寫線。
廖俊盤腿坐在邊上那鋪,對照著古城專案的勘測實拍照片,慢慢地翻看著一本清代建築樣式圖集……
在這樣靜謐又陰沉的午後,異地帶著消毒水味的賓館房間,張思毅開始從真正意義上思考“念碩士”的決定。
第二天早上天還是有些陰沉沉的,幾人恢復工作,繼續進行勘測調研。
張思毅悄悄觀察廖俊,見他在這個過程中仔細記錄著每一組測量資料,一有不懂就跟崔老師提問。他們在交流時透過推測現存古蹟的年代和x市的城市歷史,商量著古城改造的建築風格。
張思毅在國外唸書,沒讀過中國建築史,本以為中國古建築都是差不多的,經過這一次調研才知道,原來不同朝代的建築有著不同的樣式,民間建築和皇家建築又有很大的區別。
古建採取的風格也不是憑建築師的喜好而來,而有著嚴謹的推演與思考過程。譬如西安許多古建都有仿唐痕跡,其建築氣魄宏偉,構件相對元明清更為粗狂樸實,這些都源於長安城在唐朝的繁盛,其歷史的淵源對後世的城市建設都有深遠的影響。
這就是專業深度的重要性,行家與非行家的區別。
如果這個古城改造專案如果由張思毅來做,他就算知道再多的設計方法,也不知道要從哪裡入手。
對待設計時,研究生在讀的廖俊和葉同學想得比他更多,挖得更深,這種經過不斷打磨後形成的思維方式會伴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