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一環後;重力繼續增加;自由下落已經不安全;“井”壁上出現了自動扶梯;上行和下行各有兩道。程心不時和旁邊上行扶梯上的人交錯而過;發現他們裝束隨意;與地面城市中的居民沒什麼兩樣。“井”壁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資訊視窗;有一部分正在播放的新聞中就出現了程心二十多個小時前登上太空電梯的畫面;此時程心因為被四名護送者圍在正中;加上她截著寬墨鏡;沒有被人認出來。
在隨後的下降中;他們又先後透過了七個環;由於環的直徑依次增長。兩側地面上翹的坡度也逐漸變緩。在這個過程中;程心感覺自已是在“井”中穿過時代的地層。在兩個多世紀中;終端站是由內向外一環一環擴建的;所以越深處地層越新。每一環的建造材料都與上一環不同;看上去也都比上一環新許多。其建造和裝飾風格彰顯出一個時代的斷面。從大低谷壓抑冷漠整齊劃一的軍事色彩;到危機紀元後半葉的樂觀和浪漫。再到威懾紀元瀰漫著自由和懶散的享樂主義。在四環之前;環內的艙室都是與環一起整體建造的;但從五環開始;環本身只提供了一個建設空間;環內的建築設施都是後來規劃建設的。顯示出豐富的多樣性。由上至下經過每一環。太空站的特點漸漸消失;塵世的色彩越來越濃郁。當到達第八環、也就是終端站的最外一環時;環內的建築風格和環境與地面的小城市已經沒有什麼區別;像一條繁華的步行街;加上已經增長到1G的標準重力;程心幾乎忘記了這裡是距地面三萬四千千米的太空。
塵世都市的景象很快消失了;一輛小機動車把他們送到一處能直接看到太空的地方。這是人口處標有“A225港”的一個扁平大廳。像廣場一般寬闊的平面上停放著幾十艘形狀各異的小型太空飛行器;大廳的一側則完全向太空敞開;可以看到隨著終端站的旋轉而移動的群星。不遠處一團強光亮起。照亮了整個港口;那個光團由橘黃色漸漸變成純藍;那艘剛啟動發動機的太空艇緩緩移出;很快加速;直接從港口的敞開處衝進太空;程心看到了一個人們巳經習以為常的技術奇蹟;她一直不明白如何在不完全封閉的大空建築中保持空氣和氣壓。
他們穿過一排排的飛行器;來到港口盡頭一個空曠的小廣場。廣場正中孤零零地停放著一艘太空艇;艇旁還有一小群人;顯然正等待著程心的到達。這時;在港口向太空敞開的一側;銀河系正緩緩過;它的光芒給太空艇和人投下長長的影子;使得小廣場像一個大鐘面;那些影子就是移動的時針。
那群人就是為這次會面成立的PDC和艦隊聯合小組他們中的大部分程心都認識;都在七年前參與過執劍人的交接工作。領導人仍是PDC輪值主席和艦隊總參謀長;主席已經換人;但參謀長還是七年前的那一位;這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七年在他們的臉上都留下了滄桑。見面後大家都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握手;默默地感慨。
程心打量著眼前的太空艇;太空短程飛行器形狀各異;唯獨沒有過去人們想象中的流線型。這一艘是最普通的形狀;球形;很規則;程心甚至看不出推進器在哪一側。這艘太空艇的體積大約相當於過去的一輛中巴車。沒有名稱;外面只印有一行編號;很普通的一個東西;程心就要乘坐它去與雲天明會面。
會面地點在地球與太陽的引力平衡處:拉格朗日點。
三天前;智子與程心和羅輯分別後;就向地球方面詳細通報了會面的細節。她首先闡明瞭這次會面的基本原則:這只是雲天明和程心兩人之間的事;與任何第三方無關。會面中;他們談話的內容也將嚴格限制在兩人之間;不得涉及任何三體世界的技術、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內容;雲天明不能談這些內容;程心也不能提這樣的問題。會面過程中不得有第三方在場;也不能進行任何形式的記錄。
會面地點在地球與太陽之間拉格朗日點的太空中;距地球一百五十萬千米;透過由智子建立起的與三體第一艦隊的實時通訊進行;可以進行實時談話和影象傳送。
為什麼要在百萬千米之外的太空中進行會面通訊?在中微子通訊時代;這個距離的太空隔絕性與在地面上沒有太大區別。按智子的解釋;這只是一種象徵;讓會面在孤立的環境中進行;以表示其與兩個世界無關。之所以選擇拉格朗日點;只是為了保持會面時位置的穩定;同時;按三體世界在太空中的慣例;天體間的引力平衡點就是約會的地方。
以上是程心已經知道的;接下來;她又被告之了一件更重要的事。
總參謀長帶著程心進人太空艇;裡面空間不大;只能坐四個人。他們剛坐下;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