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飛鴻正式停辦了瀾橋武館,並出告示讓學徒到第七甫水腳習武。瀾橋武館停辦後,飛鴻致力於軍中教職,不久家庭再遭變故。欲知變故詳情,且聽下章分解。
第十三章 懸壺濟世
飛鴻30歲那年,父親病逝。臨終之前,麒英一再叮囑飛鴻“棄武從醫”,飛鴻照辦了。他關閉了第七甫水腳的武館,辭去了軍中技擊教練一職,在仁安街創辦“寶芝林”。為體恤窮苦人,他將藥方張貼公佈。抗法英雄劉永福墜馬受傷,軍醫久治不見效,請飛鴻醫治卻立竿見影。劉永福特意請兩廣總督為飛鴻題字,不久又要聘他為軍醫官和技擊教練,飛鴻怎麼辦?
1886年1月,在中法戰爭中屢建奇功的黑旗軍將領劉永福被清政府收編後,率軍進入廣州。廣州軍民對這位民族英雄和他的軍隊夾道歡迎,飛鴻目睹了這異常熱烈的一幕。
從吳全美的軍隊教完武技回到家,飛鴻每天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給父親熬藥。麒英的病一天天加重,過完年後已經臥床不起。儘管有家人在身邊照料他,作為兒子的飛鴻還是不放心。
飛鴻甚至想辭掉軍中教練一職,專門陪伴在父親床邊。麒英覺得沒有必要這樣,不讓飛鴻辭職。在麒英看來,飛鴻任軍中技擊教練,一是為國報效的需要,二來也是回報吳全美的知遇之恩,所謂“士為知己者用”。
到後來,麒英的病更加重了,飛鴻以父親病重為由,想辭去其軍中之職。吳全美不允,飛鴻就向吳全美請假,專門侍侯父親。他四處找名醫來為麒英治病,但吃了很多藥,都不見有什麼療效。儘管如此,飛鴻仍在四處打聽名醫,希望能將父親從死神那裡拉回來。
麒英自知難逃大劫,就讓飛鴻坐在他的病床邊。他對飛鴻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時候,這是誰也免不了的。我年紀這麼大,死了也不算短命。你現在也到而立之年了,又創了一定基業,我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但我有些話,還是要告誡你。我們父子倆在江湖上沉浮多年,才擺脫街頭賣藝的生活,開館授徒,過上安定的日子。”
飛鴻對麒英說:“我在聽你講,你慢慢說。”
麒英接著說:“儘管現在我們衣食無憂,但終難出人頭地,這一點你要有清醒認識。我已把治療跌打損傷的藥方教給了你,你已懂得治傷技術,並且替人家治了這麼多年傷病,也有一定的經驗。我認為,以治病為業,要比靠拳頭混飯吃更好。
“靠拳頭掙飯吃,打打殺殺,結怨必然很多;以治病謀生,積善積德,可以廣結人緣。我想讓你放棄教武藝,經營藥店同時給人治傷為生。因為教武藝得到的學徒費有限,一個徒弟跟你學一個月下來,才給幾錢銀子,而你卻要花很大心血去教。
“退一步說,即使不計較收入低這一點,作為教人練武的師傅,經常還要被徒弟所牽連。”
飛鴻知道父親這話的意思,並不僅僅因為教武的收入低,的確有不少徒弟武德差,出去肇事往往使他們的師傅受到連累的。有的是師傅為徒弟出頭,結果自己捱打;有的則是徒弟在外鬥毆,師傅賠錢還壞了名聲。
麒英語重心長地說:“我靠武藝謀生數十年,在江湖上也有一定名氣,但我從來沒有開武館教徒弟,只把武藝傳授給了你一個人,我的良苦用心你應該理解啊!”
麒英還提到飛鴻的徒弟梁寬,說不知道他在香港怎麼樣了,還說常為他喜歡惹事這一點擔心。而後,麒英回到前面的話題上:“我很多次想跟你說,放棄教人練武的職業,但在你還沒有一定的知名度時,我想你也不一定會接受,所以想說還是沒說。”
“現在你已經在武林中小有名氣了,生活也比以前安定了許多,我才提出來。”麒英說他分析自己所患的病症,一天比一天厲害,估計離開人世已不會太久,所以在未死之後,更覺得有必要把此事向飛鴻提出來。
臨終之前,麒英再一次叮囑飛鴻:“一定要放棄教武這行當,轉到經營藥店上來。賣藥雖利潤較薄,也要比教武更有保障,更讓人放心。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希望你不要忘記做父親的對你說的這些話。”
飛鴻畢恭畢敬地聽著,不覺流下了兩行淚水,父親一生對自己百般呵護,臨終前還在為他後面的生活道路進行指點,怎能不令人動情呢!當時飛鴻就含淚表示,一定謹記父親的教誨,改武從醫。
過了幾天,麒英病逝。飛鴻悲痛欲絕,他按當時的風俗禮儀,舉行了喪葬儀式,將父親安葬在廣州白雲山麓。
按照父親生前的遺囑,飛鴻忍痛關閉了第七甫水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