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大多不是習武的人。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他們只見飛鴻、陳泰鈞二人在場上打來打去,似乎彼此不分勝負。這裡面的門道,他們是一個人也沒看出來。陳泰鈞則不同,他武功不錯,修行也深,對飛鴻施救,只有他心知肚明。

陳泰鈞意識到,飛鴻的武藝確實比自己高出一籌,這位武師不但武藝高強,還能顧全自己的面子,可見他的武德修養也不錯。想到這些,他對飛鴻心悅誠服。

陳泰鈞發自內心地讚揚飛鴻說:“您的絕技確實名不虛傳,今天使我受益匪淺呀!不打不相識,我陳泰鈞就願意交你這樣的朋友。今天我請客,大家好好敘一敘。希望黃師傅賞臉。”

看得出來陳泰鈞是誠心實意的,既然如此,飛鴻“盛情難卻”之下只有留下來。

於是陳泰鈞備了一桌酒菜,與飛鴻高高興興地開懷而飲。酒過一巡,陳泰鈞委婉地想問飛鴻破解他手段的方法。因為還有其他人在座,飛鴻怕說出來暴露了陳落敗的事實,因而不想說,就用眼睛向陳示意。陳泰鈞立即明白過來,把酒杯一舉:“來來來,大家再乾一杯!”

等其他客人吃完走了以後,陳泰鈞將飛鴻留下來,兩人繼續未完的話題。武林人士相聚,自然還是三句不離本行。飛鴻說:“提督大人的兩臂堅實如鐵,一定是小時候就苦練功夫,平時又堅持苦練的結果。然而,恕飛鴻直言,現在的練武習拳者,學得種類多卻不追求深妙的東西,一味致力於練習硬功與力量,只求獲得堅實如鐵的美名。”

陳泰鈞認真地聽飛鴻說著。飛鴻喝了一口茶,繼續往下說:“依小人的愚見,即使能將自己某些部位鍛鍊得堅實如鐵,而缺乏奇妙的變化,也是沒有多大作用的。而且天長日久形成習慣,很難改變。這種人出手總是過於僵硬,過於剛。剛為柔所克,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常理。以剛才我倆的較量而言,我的手剛攻進,大人立即就用全力來對付,這種手法雖然是以橫制直,但卻對步馬毫無防備。所以我的手雖然被您所展而不得脫,但卻摸到大人的打法是全用於手上,不顧及莊步,這樣一來為我偷襲您的下路留有餘地。”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飛鴻接著說:“我的打法很簡單,先抽回被展之手,消解被動局面,然後藉此作掩護,在你不留意時將腿偷進你的馬步內。做到這一點您基本上就要被打敗,更何況我用了上扳下彈的辦法。從這一點來說,大人手臂力雖大,卻又怎麼能不被我抓住可乘之機呢!”

陳泰鈞對飛鴻的解說,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覺得飛鴻的身手不凡,手臂也一定與眾不同,拉過來一看,果然也是堅實如鐵。他邊看邊點頭讚歎說:“您之所以能在武林中享有盛名,原來也來之不易啊!”

賓主談得很投機,雙方喝酒也喝得很開心,末了,飛鴻與陳泰鈞高興而別。

與飛鴻分別之後,陳泰鈞對飛鴻的武藝武德銘記於心,讚賞之餘覺得像這樣一個人才,不把他的本領發揮出來為國家所用,實在太可惜。所以他寫了封信給記名提督吳全美,極力推薦飛鴻。

記名提督吳全美,也是清軍中的名將。中法戰爭期間,他在廣東的清軍任頭領。其實,吳全美早在此前,因和向榮一起進攻太平天國就已在清軍中出名。1854年春,他與總兵葉長春率水師與太平軍水師決戰於鎮江,雙方死傷慘重,吳全美也因此一戰成名,深得清廷重任。

1882年,清政府聽從吏部補主事唐景崧的建議,作出暗助劉永福抗法的決策。同時下諭令雲南籌兵佈防,以便與廣西邊防軍遙相響應。這年8月,西線清軍以“剿辦土匪”的名義越過邊境進入越南。清廷同時密諭廣東各兵輪流進行整頓,而由吳全美統領,赴到北部灣廉州、瓊州一帶操防,並不時駛往越南洋麵,刺探確切訊息。中法戰爭正式爆發後,吳全美被授予記名提督,負責廣東沿海的防衛。

吳全美到廣東任職,轉眼就過去了兩年多,1885年4月,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即《中法新約》),中法戰爭宣告結束。吳全美繼續留在廣東任職,他在軍中的地位更加鞏固。

收到提督陳泰鈞的推薦信,吳全美會意地笑了笑,心想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呀!吳全美早已傾慕飛鴻的武技,知道他在武林的盛名,本來就有啟用飛鴻之意。現在一拍即合,他當即讓人將飛鴻請到他的府上。

聽說記名提督吳全美“有請”,飛鴻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但又不好不去,所以心裡像懸著十五隻吊桶七上八下。及至見了吳全美,見他面帶笑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