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錢。道長問他:“施主來此所求何事?”黃麒英如實回答,道長讓他先求了籤。解籤的道長看過他手中的籤後告訴他:“你求的是上籤,放心吧,一切都會逢凶化吉的。”黃麒英飛也似地跑回家,還沒進家門就聽到嬰兒啼哭聲,他懸著的一顆心這才放了下來。不信神的麒英這回也暗自稱奇:“這呂大仙真靈驗啊!”其實,這不過是巧合而已。
接生婆見麒英回來了,滿臉堆笑地向他道喜:“恭喜你呀,又生了個胖小子!吉人自有天相,託神仙保佑,母子都平安!”
“謝謝您了!太謝謝您了!”
黃麒英不停地向接生婆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又是給“利是”(紅包),又要留她吃飯。接生婆說:“鄉里鄉親的,何必如此客氣。”說完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項,接生婆便回去了。等她走了以後,黃麒英上去看新生的嬰兒,越看心裡越喜歡:“嗨,傻小子!又胖又憨的,長得真可愛!”
按照接生婆的吩咐,麒英立即煮了幾個雞蛋,端進屋裡慰勞阿嫻。過了幾天,黃麒英還是笑得合不攏嘴。阿嫻說:“別隻顧樂了,趕緊給孩子取個名字吧!”
提到取名字,這可給麒英出難題了。麒英的父親讀過幾年書,在農村也算是個文化人,過去村裡人生孩子後,常有人來請他代取名字。麒英的長子叫造天,這個名字就是黃鎮江取的。至於為什麼叫造天,麒英並不是很清楚,有一點他認定了,那就是父親取的名準沒錯!如今父親不在人世了,這取名字的事咋辦?
麒英跟父親念過一陣子書,雖說文化不高,字倒也認識不少。他查通書,又翻字典,想自己給兒子取個名字。費了半天功夫,取了個名字叫“黃錫祥”,大家都說不太理想。他把通書和字典一扔,先讓亂如麻的腦子休息休息再說。
“今天是咸豐六年(1856年)七月初九,孩子的生辰八字應該是……”
休息了一會,麒英又想孩子的名字,仍然沒結果。這咬文嚼字比練武都難!麒英這樣想,決定還是找別人代取這個名字。找誰好呢?想來想去,村裡找不出個合適的人來。山窮水盡之時,麒英突然想到了雲泉仙館的那位道長,道長潛心讀經,文化水平肯定不低。麒英想到這裡,立馬就朝山上的雲泉仙館奔去。
大自然的造化,使得西樵山成為眾多鳥類的棲息地。麒英無暇觀賞各種嶙峋的怪石,也沒時間聽各種鳥兒的歡歌,只想儘快找到道長給孩子取個好名。當他行至洞口,突然從頭頂飛過兩隻鴻鵠大鳥。鴻鵠幾聲鳴叫,觸發了麒英的靈感,叫“飛鴻”怎麼樣?好!既含“展翅高飛”之意,又能表達“鴻鵠之志”。麒英不去找道長了,徑直回了家。
他給兒子取名叫“黃飛鴻”,村裡的父老鄉親都說這名字取得好。後來去徵詢雲泉仙館的道長,他們也說好。寶峰寺主持德雲長老說:“名字名字,有名還要有字。”古人的名與字是有關聯的,鴻鵠飛得高,麒英於是給孩子取字為“達雲”。
飛鴻滿月那天,按當地習俗黃家在黃氏宗祠擺了幾桌滿月酒。前來喝滿月酒的鄉親你抱抱、他抱抱,把小飛鴻當成了寶貝來欣賞。這小傢伙長著一雙大眼睛,方方的臉,黑黑的頭髮,天生就是一副“福相”。大家都說,這小傢伙將來說不定能當個文官武將什麼的。
文官要苦讀,麒英家沒條件,當個武官也許還有可能。六歲的時候,飛鴻開始跟父親習武了。習武雖說不受年齡限制,但學得越早效果自然就越好。與許多地方不一樣的是,佛山是南派武術的發揚光大之地。這裡地勢平坦,沒有天然險峻的屏障進行守衛,所以民間為求自保,當地人很早就有習武強身及自衛的習慣。到了飛鴻出生的年代,佛山的武術達到了鼎盛時期:蔡李佛的創始人張炎1851年在此創辦鴻勝館,傳下弟子先後到廣州、香港設館,蔡李佛成為廣東當時最大的武術流派。清末還有詠春拳傳入佛山,門徒眾多,這是後話。
站樁是習武的基本功,馬步穩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因此,開始習武的時候,飛鴻每天要練很長時間的站樁。老練站樁,不免有點枯燥,飛鴻於是邊練邊問這問那的。他問麒英:“當年你是在哪遇見師公陸阿採的?”
“這事說來就話長了。”麒英告訴飛鴻,陸阿採是在廣東駐防的旗人,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跟著族叔生活。叔叔虐待他,吃不飽穿不暖,12歲那年他悄悄逃了出來。逃出來後在別處當傭工,生活得非常艱難。有一次他去看神功戲,碰上一位高僧,便拜高僧為師學了七年功夫。在高僧的推薦下,陸阿採到南少林跟至善大師習武,與方世玉等同為“少林五祖”。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