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一百發。其餘兵種的,如機槍班戰士,每人一隻近戰的手槍,子彈五顆到十顆,手榴彈若干。騎兵則是典型的騎槍,馬刀,和俄軍沒有任何差別。現在,他們已經完全不是幾個月前只有一腔熱血而無尺寸見解的義和團野百姓了,他們固然還有對皇帝和朝廷的信仰,更多的卻是國家和民族的大局,他們是為民族的獨立生存而戰,是精英,是脊樑,是英雄豪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他們信奉勇敢,忠誠,視死如歸。同時也不乏精明強幹,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怎樣儘量多地消滅敵人。偷襲,夜戰,炮火覆蓋以後及時跟進,迂迴包抄,穿插分割,利用障礙物遮掩自己,等等,都因為經驗和相互切磋而成熟掌握。在思想和戰術上,他們和當時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相比,都毫不遜色,中國人聰明才智,有極大的可塑性。
慄雲龍給軍官的課題是,戰前必須估算出戰鬥損失的比例。佔領城鎮據點不算是勝利,只有人才是最可寶貴的。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是第一目標,根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這是現代中國陸軍也耳熟能詳的原則,可是,在當時,就是了不起的。
中國新軍早已禁止了人海戰術,把士兵的生命保護作為戰鬥的第一要義。慄雲龍的腦海裡,對所熟悉的二戰中日本鬼子的戰鬥意識和技術不屑一顧。日本人視生命如草芥,自己亦然,局勢有利時強行攻擊,局勢不利時動輒自殺衝鋒,根本不講任何戰術規則。典型的如太平洋戰史中的瓜島之戰,最初留守的九百多名鬼子兵一見美國佬登陸,立刻端起明晃晃的刺刀衝鋒,結果,三個波次的衝鋒下來,全部被擱倒,以後,日本人頑固不化地堅持這一作戰方案,結果,幾個月打下來,美軍損失1549人,而日軍則被擊斃兩萬三千八百餘人,加上飢餓,疾病,總損失達五萬有餘!再比如,日本曾經領先一時的零式作戰飛機,把負重減少到了極端,飛行員的保護降低到了最大,隨便一顆子彈,就能將日本飛行員掛掉,或者將油箱打爆起火。。。。。。
“你們看,我們採用哪一種方法更好?”慄雲龍在軍官們認真地觀察了城鎮的俄軍防禦陣地以後,召集了會議。他雖然喜歡大手一揮,桌子一拍就決定一切的豪邁之氣,卻從不在戰前這樣肆無忌憚,臨戰而懼,是他的一個特點。
軍官們提出了許多方案,都很有創意,他們也不時得到慄雲龍的鼓勵,他們的話題有時還瀰漫開來,向著縱深探討,比如俄國人的呆板戰術,僵化體制,要比他們想象中還要差許多,打他們真是小菜一碟兒。
“很對,機動!高度的機動是未來戰爭的主題,凡是哪一支軍隊具有了高度的機動能力,它的戰鬥力就可以無限制地提升,我們要提高我們部隊的機動能力,戰略機動,戰術機動,能分散,能聚集,收指臂之效。”
有人提議夜襲,有人建議等炮兵趕到集中火力覆蓋攻擊,有人認為,只要包圍敵人就可以困死他們,還有人想到,為了加快進度,能不能留下一個旅團的部隊繼續包圍敵人,其餘部隊猛烈向前推進,敵人被困在我們軍的後方,時間稍久,必然軍心大亂,不戰而潰。還有的軍官提出了火攻戰術,也有的提議,主動撤退,做出遭到外部敵人攻擊的樣子,使敵人產生誤會,然後,誘敵出擊,半道截殺。有人提出,最經濟的辦法是特工戰,夜間潛伏進入敵陣,徹底攪亂他們,然後,以主力掩襲。依據奪取陣地。順著最後一種思路,段大鵬提議,採用夜間特工作戰時,最好採用三角傘的飛翔技術,讓在坐的所有軍官都大吃一驚。
慄雲龍很高興,不僅是大家得到了交流提高的機會,就是自己也很受教。在他的引導下,大家對每一種方案都進行了推敲和研討,那叫一個科學的態度。俄國軍官如果知道了,一定會汗流浹背,精神崩潰。
八十三章,坑道戰的效果
俄國官兵在陣地上看到了中國人黑壓壓的軍隊挖了散兵坑隱藏起來,然後,有一些士兵分成無數條斜線開始了工作。只見一釺釺潮溼的泥土揚起來,堆積到前面,中國軍隊的身體就逐漸隱藏到了後面。他們就象一群機靈的小老鼠,甩著大尾巴般的辮子,效率很高
“他們在幹什麼?在挖單兵坑嗎?”
“應該是吧?”
“他們為什麼不進攻?”
“也許是不想死吧。”
“可是,他們都從遼陽打到這裡來了!”
憋了一股邪火兒的俄國人疑惑不解地看著對面中國人的蹊蹺行動,因為當時步槍火力的有限,在千米外,他們不可能有任何收穫,所以,俄國人的武器只能保持沉默。
不過,俄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