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立即開拔,為的就是德國青島運來了足夠他打幾仗的汽油和柴油等燃料。
十九章,鋼鐵洪流
燕然山脈,東連渤海,西接晉北,北上草原大漠,南捍京津華北原野,橫亙中國北方的心臟地帶,自古以來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的邊塞屏障。農耕文明的勢力強悍時,可以越過它直撲廣袤無垠的蒙古大草原,東北富饒秀麗的宜農地帶,甚至把戰線北推到陰山,大青山,兵鋒所指,前沿竟然能達到杭愛山地,貝加爾湖泊,漢唐雄風,大明鐵騎,名將竇憲,李靖,藍玉,治君朱棣等,都曾一遍遍地用鐵和血耕耘過這片熱土,播種著華夏種族的榮耀,燕然勒石已經成為中國軍人最高武功的千古標尺。
突破長城禁錮,遊刃東北蒙古,收復大好河山,已經成為慄雲龍此時最狂熱的夢想。
炎熱季節火辣辣的風吹拂在臉上,激起的竟然是難以想象的興奮。
馬場誓師以後,中國新軍以堅定的步伐,穩健的速度向關外推進。三個師團呈現一個巨大的扇面向著前線推動,在慄雲龍的心中地圖上,那是三個血紅的箭頭,正強健有力地向前延伸,第一師團主力直叩山海關,開啟通往東北的要津,目標是已經被俄羅斯軍隊佔領的瀋陽,那兒是俄羅斯遠征軍的前敵司令部,當然,這只是第一期的目標,在佔領瀋陽以後,將視情況的變化而確定新的作戰任務。如果俄羅斯軍隊崩潰,則順理成章地輕鬆收復東北,如果俄軍向北逃竄盤距黑龍江的哈爾濱城,則第一師團的主力將在適當整編以後,迅速向北推進,光復吉林諸城鄉,進攻哈爾濱,將俄羅斯侵略軍的主力部隊徹底殲滅。
第二師團和第三師團則以次向西邊排開,出長城各路鎖鑰,向北進軍,然後在迂迴包圍,到達東北遼寧吉林的西側,配合第一師團的行動,如果戰事順利,則分兵追剿俄國殘餘軍隊,如果行動困難,則幫助第一師團會戰。
這是一個半弧形狀的行軍路線圖,第二師團和第三師團的路程遠了一些,可是,作為第一師團的側翼保護,作為對敵人的震懾威脅,慄雲龍覺得還是可行的。
其實在他的心裡,這是一個鐮刀,將拐形的鐮刃揮舞出去,再猛然間狠狠的一勒,目標自然是東北的瀋陽一線了。那種氣勢是他所喜歡的,宏大,壯觀。就象圍棋高手的某一個流派,注重棋形的完美,氣勢的磅礴。有了氣場和勢,才能有取得實效的先決條件。
慄雲龍的主要戰略計劃,並沒有跟普通的軍官們講,因為這是軍事機密。只有政委,師團長几個才略知一二。不過他們的行軍路線圖,大家還是知道的。馬場誓師時,各部隊就找到了足夠的嚮導,給予相當優厚的條件,那些經常跑口外的商販夥計都被吸引,他們成為部隊行動的有力保證。
在主力野戰軍逐步北上以後,編製成的民軍也開始了動作,除了極少數的部隊,大約三千多人的臨時警察分隊散步在京津地區維持秩序以外,十萬民軍也帶著武器,糧食,驅趕著馬車,甚至推著小車,開始向北追隨著大部隊的路線行進,中間專門有人引導。在強有力地政治思想宣傳下,民軍們還帶領著為數眾多的其他百姓隨軍行動。一些武裝人員押解著大批聯軍戰俘,數量達一萬以上,都是尉官以上的各國軍官。剩餘的八萬多戰俘及其家屬和普通僑民,則轉給了袁世凱的部隊看守。
慄雲龍堅持帶領十數萬民軍和百姓,是為下一步建設東北做好人力物力的準備。一切生活用具,長期堅持的物資都統統運走。要不是八萬戰俘的大包袱被甩下,慄雲龍幾乎將京津地區一把掏空了。
“我們絕對不能給袁世凱那個野心家留下什麼好東西。”慄雲龍對軍官們說過:“只有戰俘給他最合算。”
從天津往北面的官道上,只見遮蔽天日的塵土獵獵飛揚,一隊一隊的人馬,黑壓壓的大小車輛,滿滿堆放的物資,無數面旗幟,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沒完沒了,浩浩蕩蕩,在嘹亮的軍歌聲中,在車馬的喧囂聲中,在天氣的陰晴劇變之中,源源不斷地向前挺進。那叫一個雄偉,又叫一個壯觀。
這是一支無所不包,無堅不摧的堅強隊伍,是一條鋼鐵洪流。順之則昌,逆之者亡。
對怎樣擊敗俄羅斯軍隊,慄雲龍等人有著明確的計劃,以坦克團,第一步兵師,獨立騎兵團一部為主力,直線進攻。以另外兩路為偏師,他明白,儘管步兵師團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無論裝備,作戰素養,軍官的指揮藝術,相對於幾個月前簡直有如天壤之別,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對俄羅斯的優勢只有幾十輛坦克和相關的戰術指揮。
無論如何,中國軍隊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