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部分(3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一時間,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越發激起了兩岸圍觀百姓的高聲喝彩。而下頭鬨鬧陣陣的時候,高臺上的官員們便有人起了頭說是要做詩。原本只想著出來遊玩的張越自然懶得摻和這些,推卻了一陣就有意退開了。雖說有心去瞧瞧杜綰她們那邊如何,可看見另一個高臺上四面帷幔,都是些命婦,他立刻打消了去湊熱鬧的興頭。

然而,他才從高樓上下來站定,就聽到背後有人叫喚,扭頭一瞧才發現是自個留在布政司衙門看家的彭十三。見這位風塵僕僕滿頭大汗,看到他只是拱了拱手,隨即東張西望了起來,他不禁笑著打趣道:“怎麼,一日不見就想你媳婦了?”

“這夫妻之間可不就得彼此想著?”彭十三壓根不把這打趣當一回事,理直氣壯回了一句,隨即就一本正經地說,“剛剛收到老爺讓人從京城送來的信,看落款已經是一個月前了。送信人還捎帶了一個口信給我,說是信老爺又整理出了不少老太太的遺物。其中有些衣裳要留給靈犀,我想尋著她問一問該怎麼辦。畢竟,上頭好幾位太太奶奶,她生受下來也不好。”

顧氏去世前就已經把家裡的事情分派得井井有條,因此這會兒聽彭十三這麼說,張越倍覺突兀,尋思了片刻也就撂開了手,畢竟,這並不是什麼大事。接過彭十三遞過來的信,他看了看周圍,見並沒有其他人,就徑直拆開了封套,取出了那兩張疊得整整齊齊的信箋。原以為張輔只是例行說明京城情況,可他才掃了一眼就大吃一驚。

大伯父張信由文職改武職,一下子從兵部左侍郎遷錦衣衛指揮同知,皇帝更是指定將世襲指揮僉事這一世職給張赹承襲!和這麼一條讓人完全想不到的訊息相比,他差點忽略了後一條訊息就是市舶司的新任提督太監已經定了原御用監太監張謙。

“少爺?”

彭十三看見張越臉色一連數變,哪裡不知道事情有變。他雖說是英國公府的人,但這些年跟著張越的時間比跟著張輔還多,再加上又娶了靈犀,此次主人張輔只是問了一句,他就當仁不讓地承攬下來,硬是不遠數千裡跟著到了廣州。此時此刻,他問了一聲之後,看到張越把信箋又遞還了回來,就毫不遲疑地接過來快速瀏覽了一遍。

“這……實在是太荒謬了,一個兵部侍郎,竟然就換了一個錦衣衛指揮同知?”

彭十三雖然不是什麼足智多謀的謀士軍師,但跟著張輔張越多年。見識自然是一等一的,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貓膩:“世襲軍職瞧著是恩寵,可京師那麼多公侯伯,區區一個世襲指揮僉事,就是承襲了才多少俸祿?要是少爺你當初由文改武,給這麼一個軍職勉強還算過得去,可信老爺……說一句不好聽的,信老爺哪裡會武,赹哥兒的武藝比少爺當初還稀鬆十倍!”

雖說彭十三說的是實話,但拿自己打比方,張越還是有些惱火,不禁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大伯父張信一行是正月裡從開封趕到京城的,那時候丁憂期滿,而他也正好要起行,沒來得及說上太多話。只是他臨行前,得知禮部尚書呂震舉薦了張信就任兵部侍郎,心裡有些奇怪罷了。只沒想到,張信在那個位子上沒坐多久,忽然就變成了一個武官。

對於父母兄弟家人,張越素來是秉持維護之心,但這事情前因後果他都想不明白,就算明升暗降,他遠在數千裡之外。也實在摸不著頭腦。張輔在信上說得簡單,可真實情形如何,興許得等他回京之後,才能弄清楚了。

想到這裡,張越便收好了信。父親張倬如今告病出缺在家,不比張輔這個國公,自然不好隨時打發人送信來。算上路途中耽擱的兩個半月以及抵達廣州之後的一個月,他已經是將近四個月沒和父親透過信了。因張輔在信上並沒有提起,他便對彭十三問道:“送信人可還提到了京城家裡的情形?”

“他提過家裡其他的一切都好,而且人還在布政司衙門等著,少爺回去就能見著。”

“那就好。”

情知如今的京城已經被清洗得乾乾淨淨。張家雖不說安若泰山,但那些提防心過度的老大人們能做的頂多也就是削弱一下張家的實力,決不會把事情做得太過分了,因此張越自然毫不懷疑這話。看見江邊有不少精明的商販在擺攤賣粽子,他就招呼了彭十三一聲。

在這種應景的時候應景的地方,那些商販幾乎個個都是好生意。無論是肉粽白米粽豆沙粽赤豆粽……一串串煮熟的粽子連綿不斷地賣了出去,不少看賽龍舟的百姓就在江邊捧著粽子一邊吃一邊看,不一會兒,各家小販就只剩下了生的,連下鍋現煮都來不及。而在這些人大做生意的同時,更有人口若懸河地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