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3 / 4)

小說:極品少帥 作者:低訴

現了,當時各大國均建立了騎兵部隊,如秦、趙等國均號稱“車千乘,騎萬匹”,軍隊作戰由步騎為主漸漸轉變為車騎並重。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中原各國的騎兵地位日趨提高,並開始出現大規模騎兵作戰。趙國以步騎兵攻林胡,樓煩“略地千里”,李牧用萬餘騎配合步車兵大破匈奴殲敵十餘萬。秦國也以騎兵精良著稱,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用五千精騎截斷趙軍,對長平一役全殲趙軍四十餘萬起到了關鍵作用。楚漢戰爭時項羽曾於彭城之戰時用3萬騎士大破劉邦與諸侯聯軍56萬,並斬殺了近30萬,這次慘敗使劉邦認識到了騎兵的戰鬥力,為了對抗項羽的騎兵而起用秦國降將李必、駱甲為校尉訓練騎兵,後韓信在破趙之戰(就是列背水陣那次中也是用兩千輕騎偷襲敵軍大營。

戰國及秦代的騎兵配有齊全的鞍韉,但是沒有馬鐙這對馬上的格鬥戰十分不利,所以當時的騎兵主要武器為弓箭,作戰以騎射為主,少量的使用青銅劍、戟作戰(劈砍時劍容易折斷,以戟為主。並且這時已有專用的馬甲出現(用於保護戰馬的防具。當時秦軍已是採用車、步、騎混合編隊,鞍馬俑以持弓為主,戴小帽,穿緊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裝束便於騎射。這一時期兵法中也有了對騎兵使用的論述。《孫臏兵法》就曾說“險則多其騎”。

進入兩漢時代後,中國從此開始與北方遊牧民族大規模作戰的歷史。匈奴是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全族均為能騎善射之士漢初處匈奴已號稱“控弦之士”三十萬,時刻威脅著漢朝的北部。匈奴人是典型的亞洲式輕騎兵,他們作為遊牧民族,從小生長在馬背上,長於騎射,他們馬術精良,射術奇佳,只穿輕便的皮甲十分靈活。

漢朝騎兵發展壯大,成為軍隊的主力軍種,取代戰車的位置。兵種內漢代已經有了輕騎兵和重騎兵之分。輕騎兵基本無甲,武器以弓箭為主,配備較矮小的戰馬,重騎兵著甲,武器為戟,矛,環首刀等近戰武器,配備高大的馬匹用於衝鋒陷陣。漢代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出現了更適於馬上作戰的環柄長鐵刀(就是環首刀了,刀脊厚,刃鋒利適於劈砍,成為騎兵的重要武器。一般來說漢代的騎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張弩等。這一時期騎兵作為機動兵力的戰術也得以發展漢軍在與匈奴作戰中就大量採用了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作戰。

南北朝時期大量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騎兵的運用達到了更高峰,交戰各方(主要是北方都大規模的使用騎兵,騎兵成為戰場上的最重要的兵種,我國的騎兵也發展到了重騎兵的時代。

這時期一大重要發展就是馬鐙的發明。馬鐙可以說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類文明。軍事上,馬鐙的出現使騎兵的近距離格鬥戰更容易(有了借力之處,並且有利於騎兵的長距離行軍。能更有效的發揮出騎兵機動性好,衝擊力強的優點。這一時期的騎兵以重騎兵為主,重騎兵人馬均披鎧甲-甲騎具裝,對步兵而言有極大的衝擊力,這種重騎兵的防護力也很強。

隋唐時,尤其是天可汗李世民之後,重騎兵地位逐漸下降,輕騎兵成了主流,尤其是遼軍這種北方遊牧政權,他們的騎兵十分兇悍,能衝殺,也能遠射。雲家軍要能和他們作戰,就必須要有剋制騎兵的法寶。

外布戟陣,內建強弓烈弩,便是雲峰的辦法。

這個辦法從根本上來說,與李陵的長槍掠陣、精弓遠射是一個道理。只不過因為遼軍中也有一些重騎兵,而在遇到他們的時候,戟比槍更有優勢,因為在遇到重騎兵衝陣的時候,步兵戟可以拿低去鉤削馬腿。——雲家軍獨特的單邊戟軍就是這麼來的。

可是,現在居然弄不到單邊戟!雲錚當然知道燕京是有不少單邊戟的庫存的,莫說三萬,就算十萬把也是拿得出的,可那是瞞著朝廷偷偷儲存的玩意,不可能現在這樣明目張膽地拿來用,而云家在河北山西的作坊如果要製作這批單邊戟,也是要經過工部審批並且派專員監督製造的,那麼雲錚若是堅持一定要單邊戟,則必須至少再等三到四個月——那還得工部飛快同意且雲家作坊全力開工——但這種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雲錚恨得牙癢,火道:“那你們就打算讓我這三萬三千六百人空著兩手在這練拳?”

林東面色尷尬,訕訕道:“這個,著實是有些意外……不過少帥,這次給鷹揚衛配備的三千六百把長弓卻是市面上很難買到的好貨。另外,每張弓,我都給免費配備了一個箭囊,內有三十支箭。還有就是……我們兄弟對這件事十分抱歉,決定在三個月內再免費為鷹揚衛提供三十萬支箭矢。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