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子、閻立本這種歷史教科書裡提到過的還有些印象。至於張萱,他是全憑自己繼承的“雲錚”的記憶知道的。真要說來,之前的雲錚雖然好武,不過文化類的基礎其實也還的確不錯,至少對這些“附庸風雅”的事物上,還是頗有些瞭解的。
張萱是京兆人(陝西省西安市人,開元時曾任史館畫直。“善起草”,對亭臺、樹木、花鳥、皆窮其妙,尤擅長仕女畫。
張萱的畫中,貴族婦女大都具有曲眉豐頰,體態肥碩、服裝頭飾繁縟華麗的突出特點,被稱做“綺羅人物”。在仕女畫發展的早期——漢魏晉時期,畫家筆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廣袖。在這一時期繪畫理論著作中稱仕女畫家為“青工綺羅”。到仕女畫發展到中期的唐五代時期,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始有“仕女”之稱。畫家創作的仕女形象也演變成張萱畫中所描繪的形象,以求更加符合於當朝統治者的審美趣味。在唐代,精工仕女的畫家有張萱、周肋等,張萱是周昉的的老師,其工細妍麗,代表了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當然,這些都不是雲錚關心的問題,他關心的是,因時代久遠,張萱的繪畫作品多數都散佚無存。不料今天居然在東方劍閣看到一幅,於是乎雲錚以他那半吊子的水準好生欣賞了一會兒,之後得出結論:這副恐怕是真跡。只不過……雲錚皺了皺眉頭,心說這玩意既然是唐朝的貨,怎麼還能儲存得這麼完好?倒像是才畫了沒幾年一樣,委實奇怪了。
雲錚正疑惑間,卻聽見一個輕柔雅麗地聲音道:“幾年前信手塗鴉之作,不意今日竟被少監令看�